发布时间:2025-11-28 09:18 来源:新吴区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提起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优等生”是鲜明的标签。过去五年,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人均GDP连续四年稳坐全省县(市、区)头把交椅,连续五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在国家高新区排名实现“五连升”、跃升至第17位,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吹响新的冲锋号,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正以“勇攀世界一流、争当先行示范”的昂扬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速前行!
锚定科技自立自强
勇当创新策源先锋
创新是新吴的根与魂,更是应对一切挑战的底气所在。“十四五”期间,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持续迸发活力,创新主体数量、质量均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增长极。全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818家、总量达283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58家、总量达1858家,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179.3%、106.4%,两项数据均列无锡第一,实现了翻倍增长。
资本市场“新吴军团”强势崛起,“十四五”期间新增上市企业15家、较“十三五”末增长57.7%,2024年新增5家上市企业占无锡当年新增总量的5/8,累计上市企业达41家,居无锡第二。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11家,数量位列全国高新区前十,成为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摇篮”。
创新型企业梯队日益完善,培育省级以上独角兽企业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48家、瞪羚企业241家,居无锡第一;2家企业入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占无锡40%;2家企业上榜“《财富》中国科技50强”,占江苏1/2,彰显了新吴企业的创新实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十三五”末的2家增至108家,总量稳居无锡第一、全省高新区第二,这些“隐形冠军”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坚力量。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争当产业升级标杆
如果说创新是引擎,那么产业就是脊梁。“十四五”期间,无锡高新区锚定“6+2+X”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能级实现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之路。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大产业成功突破千亿元规模,构筑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王牌”产业中,集成电路规模占据全国1/9,连续三年位居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二,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集聚区。物联网产业规模占全国1/12,牵头建设国家高新区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网络,MEMS微机电传感器产业集群成为无锡唯一入选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彰显了细分领域的领先优势。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第18位,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此外,“5+2+N”未来产业产值超700亿元,占无锡总量的63.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智能制造领域更是亮点纷呈:全区拥有3家世界级“灯塔工厂”,4家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居全国县(市、区)第一。这些“智能工厂”成为无锡高新区从“制造”向“智造”跨越的生动缩影。规上工业总产值超6600亿元、江苏省城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分别达55.4%、78.4%,较“十三五”末分别提升4.3、9.93个百分点。
深化改革开放赋能
做双循环节点引擎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无锡高新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十四五”期间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制度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平台建设提升开放能级,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改革攻坚向纵深推进,五年来,无锡高新区加快推进“功能园区+街道+国资平台公司”体制改革,启动建设无锡新加坡科创城、无锡中欧产业创新区,形成“两城四区”功能区发展格局,国企“五大集团、十大公司”架构全面形成。据统计,全区累计复制推广了217项国家层面经验做法、省内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案例。围绕“四个最优”目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通“三支队伍”身份转换渠道,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开放平台能级持续提升,全区已集聚外资企业1800余家,68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投资128个产业项目,形成了国际化的产业格局。成功获批省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综保区进出口总量升至全省第2、全国第7,成功调整设立综保区新片区。
此外,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4个海外商务创新交流中心高效运行,成为链接全球资源的“桥梁纽带”。
心系群众美好生活
争做共同富裕示范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无锡高新区将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暖心举措,书写共同富裕的大文章。
“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150亿元,滚动推进了超18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平均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70%,截至2024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万元,较“十三五”末增长24%。
教育、医疗两大民生实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五年来,无锡高新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6所、幼儿园19所,成功打造太科城实验学校等标杆学校,启用梅村高中空港分校,推进天一高中新吴分校建设,首批获认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医疗保障方面,推进以新瑞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无锡分院)为龙头的区域医联体建设,建设启用区中医医院、区鸿山医院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提档升级,实现“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全覆盖,成功获评江苏省健康区。
加快文体设施布局,“十四五”期间建成投用伯渎河文化中心、伯渎河体育中心,鸿山遗址博物馆焕新开馆,无锡交响音乐厅今年年底前竣工投用。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