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座谈丨咨询委员会专家齐聚一堂,共襄新吴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3-06 11:18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3-00684 生成日期 2023-03-06 公开日期 2023-03-06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新吴区教育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学术月座谈丨咨询委员会专家齐聚一堂,共襄新吴教育高质量发展!

       3月6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教育行动暨第二届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术月活动如期举行。启动仪式后,又召开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座谈会。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朱卫国主持会议。

  会上,专家分别围绕新教学体系建构、新课标理念下课程教学变革、数字化赋能课堂信息化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学前教育的挑战与应对、教育现代化强区发展路径等主题,阐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见解,多措并举赋能新吴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推进。

  朱卫国指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是新吴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积极响应。新吴教育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大主要特征,主动观照教育要求,努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先行区,要搭建具有国际视野的,更为开放的教育结构,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具体实践中,要紧紧围绕《区域课程教学变革的新吴实践》,以注重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质量和内涵建设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刘根平提出,教育现代化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建设要在动态中趋于完美。现代化教育强区要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南山的经验是大力提高学校硬件与教育空间,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均衡,要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聚焦“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

  杜晓利点明,区域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审视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新定位、新目标,加强教育前瞻性研究与实践,这就需要对国家教育重大战略有敏锐的感知力,有获得最新信息的渠道。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借力教育研究机构的力量对新吴区的教育实际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诊断,摆脱单纯依靠经验的做法,真正厘清问题的实质,探索突破的路径与方式,在此基础上产生新吴经验,这就是实践创新。

  杨秀治道出,面对新时代,学前教育要有主动适应,捕捉机遇,扎实推进,创新实践的工作姿态,科学规划区域发展保育教育和托幼服务,合理设计经费投入,有效协调城乡区域教育的均衡性,适时督导保育教育,坚定建设教师队伍发展,推动区域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吴永军谈到,无锡新吴区近几年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始终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紧紧围绕“两新历学”,以“素养课堂”为抓手,全面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果。建议在后续的课改实践中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做好“源头性”文献与著作的阅读,对照新课程方案要求,聚焦大观念,关注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沈茂德建议,要加强区域性重点课题的推进,新建学校要推陈出新,加强课程中心的建设,设计丰富的可选择性课程,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切实提高拔尖人才基础性培养的质量。

  张肇丰主张,区域课程教学变革要加强区域课改管理、集团化办学、教师流动、跟岗交流、名师工作室、教师培训、课题交流机制等中观层面的研究与实践,微观层面要加强行动研究,重视研究的过程,形成可资推广与借鉴的实践经验。

  陈江辉提出,新吴区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可以做一些示范。如建设新课标新教材“双新示范”区,做好学科实验教学研究,建设好引智工程。

  周建松说道,要正确把握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特征,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钟绍春强调,未来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要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新体系、建构高质高效教研和培训新体系、建立区域教育治理新体系。当下实现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要从建设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支撑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数字化环境等方面展开。

  钱阳辉指出围绕省前瞻性项目开展的“课堂变革在新吴”中小学学科育人全域展评活动,践行了学科育人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吴地文化的守正创新,凸显了每个学校的课改特色。未来的实践研究中,可以以学科基地建设和学科组建设为抓手,加强学科教学的深化研究,加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教学指导手册的制订,促进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实施。

  孙磊真诚感谢专家关注、支持和指导新吴教育发展,在区域课程建设、内涵特色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见、肺腑之言,助推新吴教育高质量发展创优领跑。他表示,下阶段,全体新吴教育人将结合此次座谈会精神,在下阶段教育发展中,更加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更加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学校办学品质提升,加速推进创新理论转化落地,力争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