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8 09:38 来源:新吴区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每一笔,都写满奋进;每一处,都藏着惊喜:从智能工厂机械臂的精准律动,到梅里古镇吴韵风华的沉浸式流淌;从美丽健康产业园的集群式崛起,到“15分钟生活圈”的品质升级,“十四五”以来,无锡中欧产业创新区(梅村街道)以“强富美高”为笔锋,蘸取产业的蓬勃、文旅的醇厚、民生的温暖,在这片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土地上,绘就一幅兼具速度与温度、硬核与柔情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从“制造”到“智造”,构建现代产业集群新标杆
在中法产业合作园,施耐德电气数字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零部件组装,智慧管理平台实时可视化监控全生产流程——这是梅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期间,梅村街道深度融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6+2+X”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布局,通过强基固本、转旧提质、育新赋能三大路径,推动产业结构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加速跃升。聚焦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等核心领域,实施“数字化改造、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专项行动。得益于坚实的产业基础与优质的营商环境,成功引进佛吉亚智能座舱研发中心、景嘉微通用GPU先进架构研发中心等龙头型项目,强化本土配套协同,推动产业链从单一生产向综合解决方案供给升级。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压舱石”,新兴产业就是梅村的“增长极”。作为全市唯一以欧洲国别为特色的中欧产业创新区,梅村不但聚焦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美丽健康等主导产业,而且前瞻布局空天经济、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未来赛道,一口气启动8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用“产业集群+特色园区+产业生态”的模式,吸引优质企业扎堆入驻。
特别是今年4月才开园的美丽健康产业园,更是创造了“半年爆红”的奇迹。其携手江南大学打造的“江南美湾”IP,聚焦美妆、轻医美、康养、功能性食品、医美器械五大热门板块,开园6个月,就吸引了戴可思、贝贝熊等58家企业签约入驻,预计全年营收超30亿元。
数据见证发展底气:“十四五”以来,梅村街道产业能级与经济质效同步跃升,累计培育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瞪羚企业6家、省级先进智能工厂9家、省级智能示范车间15家,构建起“龙头带动、配套协同”的良性发展格局;累计引进区级及以上重大产业项目92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12个、超5亿元项目15个;招引高端商贸项目47个,其中含超5000万元项目2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86亿元增至793亿元;限上零售总额增幅79%,限上批发额增幅77%;上市公司4家,承接国内外上市企业募投项目22个;全社会投资总额307亿元,工业总投资154亿元;进出口总额接近250亿元。
从“守护”到“活化”,激活千年吴韵新动能
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梅村街道始终坚守文化根脉,以文商旅融合为重要抓手,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让千年文脉与城市活力同频共振。
“十四五”期间,梅村以泰伯庙、梅里遗址等核心资源为依托,系统梳理吴文化脉络,推动泰伯庙跻身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推进泰伯庙会打包入列世界非遗,拍摄电影《泰伯》,每一项举措都为吴文化传承夯实根基。同时,积极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打造“可听、可看、可体验”的沉浸式叙事场景,让传统文化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生。
要说梅村文商旅的“流量担当”,梅里古镇绝对当之无愧。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这里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打卡地”,而是成了文化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的“模范生”,先后荣获江苏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区域、江苏省示范步行街等多项省级荣誉。今年,梅里古镇凭借文化魅力亮相总台春晚、元宵晚会,与此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文创店正式落户古镇,双方的深度联动为梅里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梅里夜游”IP推出后,这里的夜晚彻底“活”了:灯笼长廊流光溢彩,古运河上画舫摇曳,街头巷尾的非遗小吃、文创小店让人流连忘返。借力总台春晚的长尾效应,古镇夜间客流同比增幅超60%,周边酒店入住率稳定在85%以上,就连希尔顿欢朋、亚朵4.0这样的知名酒店也闻风而来。以此为契机,梅村持续发力总部经济、首店经济与夜间经济,招引了一批如熊猫贝尔、山葵炙供应链等全国总部企业,成为无锡市第一个同时引进奥乐齐、超盒算NB店超市的街道。商业载体同步提质焕新,五洲国际广场以集装箱创意街区重塑空间;璟隆广场凭借精准营销点燃消费热情;锦泰广场也将于年内亮相。如今,梅村已形成“游在古镇、购在商圈”的全域消费新格局。
文化活起来,产业旺起来。梅村的二胡产业就是最好的例子:年产5万把二胡,年销售额达1亿元,占据全球中高端二胡市场1/4的份额,二胡文化产业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一把小小的二胡,不仅是乐器,更是梅村文化产业化的“金钥匙”,从制作、教学到演出、文创,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文化真正变成了“摇钱树”。
公共文化服务的持续提质,让文化惠民的成果浸润人心。作为无锡市唯一省级“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试点单位,梅村以梅里小剧场为载体,整合优质演艺资源,打造多元演出“资源池”,今年以来开展高水平演出近50场,服务群众超4万人次,成功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
从“保障”到“提质”,织密幸福生活新图景
“看着小区环境一天天变美,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梅荆花苑六期的王阿姨看着住了十几年的小区慢慢“重返青春”,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十四五”以来,梅村街道这场覆盖188万平方米、15300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焕新行动”,不仅修复了小区“肌体”,更温暖了居民“心田”。
产业筑基强实力,文旅赋能添魅力,而民生福祉则是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梅村街道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产业与文旅齐头并进的同时,持续推动民生服务从“基本保障”向“品质提升”跨越,在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等领域精准发力、持续深耕,为居民织密一张覆盖全面、质感充盈的幸福生活网。
教育是民生之本。“十四五”以来,梅村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5所,构建了“15分钟优质均衡教育圈”,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流程、全链条教育体系化资源,打响了“三百米三百年”教育品牌。依托教育文化资源积淀,培育了以“善、美、合、融、耕”等地方精神为内核的园所文化,系好幼儿“人生第一粒扣子”。今年7月,梅村实验小学以全胜战绩夺得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冠军,斩获第十二座全国冠军奖杯,特色化发展成果显著。
医疗养老保障的完善,让梅村人更有“安全感”。总投资3.5亿元的梅村医院、养老院项目已经建成投用,医院新增200张床位,诊疗设备全面升级,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梅村养老院作为全区唯一一家公办养老机构,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专业的医护人员、个性化的康养方案,让老年人在这里能安享晚年,也让子女们少了后顾之忧。
出行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梅村的生活品质直线上升。“十四五”期间,梅村新建、提升了12条道路,新增2000余个停车位,以前“一位难求”的停车难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新修的3个市民休闲场所,成了居民晨练、晚饭后散步的好去处。10余条河道的整治更是让“水清岸绿”成为现实,水环境质量年均优Ⅲ比例达100%。沿河散步时能看到鱼儿游、鸟儿飞,这样的生态美景,让梅村人幸福感爆棚。
奋进“十五五”
奋楫“十五五”启航新征程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中欧产业创新区(梅村街道)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奋力展现“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作为。
锚定高质量发展,构筑现代产业标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新台阶。通过强化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推动企业上市和“小巨人”、绿色工厂梯队建设,构筑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协同跃升的现代产业生态。
攻坚重大项目,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动能。聚焦高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依托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以新质生产力为特质的世界级国别合作示范区。
深耕梅里文化,彰显人文城区新魅力。积极对接国家级平台资源,创新传播模式,提升梅里文化全国影响力。持续挖掘“至德”文化精神内涵,做好吴文化继承与发展,扩大二胡产业规模,做好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推动文旅事业迈上新台阶。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民生保障体系和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格局。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容,持续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梅村。
蓝图已然绘就,实干开创未来。中欧产业创新区(梅村街道)将以锐意进取之姿,确保“十五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区域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