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街道动态 > 正文

新加坡科创城:跨境开放联中新 硬核创新立潮头

发布时间:2025-11-28 09:28      来源:新吴区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从对接新加坡的产业前沿,到装备制造的产业高地;从推窗见绿的宜居街巷,到邻里和睦的幸福社区——过去5年,无锡新加坡科创城(旺庄街道)用2000多个日夜的实干,将“中新国际创新科学城、中国智能制造核心发展区、长三角产城融合新典范”的蓝图,一笔一画绘成了触手可及的实景。

  战略领航,开放赋能!奏响产城融合最强音

  有一种气魄,叫“开门纳贤、链接世界”!11月,新加坡创士锋第四批18家科技企业代表到访无锡新加坡科创城(旺庄街道)开展对接交流。自“联合创新孵化计划”启动以来,46家新加坡科技企业、61人次组团奔涌而来,10个项目成功签约孵化协议、3个意向项目紧锣密鼓推进。这是旺庄街道以战略为引领、以开放为路径,通过“平台孵化+精准引才”双核驱动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

  当新加坡的创新基因遇上旺庄的发展热土,一场跨越山海的合作盛宴就此启幕。依托新加坡创士锋、鑫汇商行等跨境科创加速机构,旺庄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构建全方位联合创新孵化体系,全力推进新加坡商务创新交流中心建设。10月,无锡高新区新加坡海外商务创新交流中心正式启用。在此期间,中心联合新加坡科创城(旺庄街道)共同举办了“无锡—新加坡开放式创新交流活动”。通过组织朗新、芯朋微、日联等6家高新区龙头企业(含5家上市公司),与新方政府科技部门及50余家新方企业面对面交流,为企业深度链接新加坡的技术创新资源和出海政策资源。让两地智慧碰撞出璀璨火花,让开放合作的活力在旺庄大地奔腾不息。

  以战略为帆,向未来启航。“十四五”期间,旺庄街道抢抓RCEP与中新自贸协定升级的双重机遇,与新加坡盛裕集团深度携手,打磨完成新科城产业研究和总体规划终稿。“第一岗”“运河北”5.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旧貌换新颜的蜕变正激情上演——昔日工业区加速蝶变为国际范“创新岗”,宜居宜业“大运新社”雏形渐显,一幅国际化产城融合的壮阔画卷,正以磅礴气势徐徐铺展。

  “腾笼换鸟”展雄姿!5年间,旺庄累计腾退低效用地超2000亩,西姆莱斯、华光股份等老旧厂区变身科创园区。在腾出的土地上,深蓝航天、日联科技、美的等重点企业扎根生长。深蓝航天的“雷霆RS”火箭发动机今年成功交付,成为国内在研最大推力的开式循环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当这台“大家伙”从旺庄车间运出时,整个园区都为这份“硬核实力”沸腾。

  产业落地,载体先行。“十四五”以来,旺庄提前布局多个特色园区。东裕智能制造产业园里,所有楼栋已封顶,18家意向企业组团来看过场地,都对这里的配套赞不绝口;新科低碳智汇谷一期工程稳步推进,无锡算力装备智造园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工,“多点开花”的园区矩阵让企业来了就有“家”。与此同时,深化“管理办+公司”模式,完成新科城公司创设及内部机制建设,2024年公司成为全区各功能区(街道)平台公司提级管理后的首个产业类AA+主体,融资、招商更有底气,产城融合的根基越扎越牢。

  创新为核,产业突围!铸就发展硬核脊梁

  有一种力量,叫“创新驱动、产业突围”!11月,旺庄领军企业日联科技以约2.69亿元收购新加坡半导体检测巨头SSTI 66%股权。一声惊雷响彻行业,这标志着旺庄企业在全球高端产业链中牢牢握住了“话语权”。另一家专注于云计算与大数据软件研发及服务的龙头企业龙思云毅然将总部迁驻旺庄,同步搭建云服务总部、迁移研发与测试中心,扩大软件研发队伍,只因这里有最肥沃的创新土壤、最贴心的发展服务,能让创业梦想肆意生长!

  五载耕耘,硕果满枝。5年来,奥特维、华光环能、卓海等24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其中,超5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项目6个,17个项目竣工投产、6个项目加速冲刺,一个个“压舱石”项目,撑起了旺庄经济的“钢铁脊梁”。值得一提的是,街道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生产的串焊机、锂电池卷绕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旺庄街道构建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走进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崛起,占比将超65%,重点服务业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近70%,彰显着产业格局质的飞跃。

  校地携手,智汇旺庄。街道先后与西南交大签署校地合作协议,推动吉林大学无锡技术转移中心签约落地,并与中山大学新加坡校友会、苏锡常校友会签署合作协议,将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促成南洋理工大学校友实践创新基地、江南大学无锡新加坡科创城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愈发完善。高效落实“专员推进+要素预配+节点管控”全周期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构建“技术转移+人才引育+校友经济”三位一体创新生态,让活力充分涌流。

  数据显示,5年间,街道累计新引进科技企业823家、培育高企222家;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省级专精特新51家,省级瞪羚21家、独角兽6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创新主体的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有效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73个,入选7个,落地5个;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创新类团队1个,创业类人才1人,创新类人才11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成为旺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民生为本,治理暖心!绘就宜居善治幸福画卷

  有一种温暖,叫“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把“人”放在发展首位,旺庄聚焦“宜居、宜业、宜商、宜学”的幸福蓝图,在人居环境提质、民生福祉加码、社会治理创新上持续发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幸福感触手可及、安全感稳稳当当。

  人居改善,让生活满是“小确幸”。“十四五”期间,旺庄街道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持续刷新宜居底色。征收拆迁与片区更新提速增效,累计完成312国道改扩建等重点项目43个,76.94万平方米安置房顺利交付、3943套住房精准分配,让万千家庭的“安居梦”从期盼变为现实。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建成学校2所、改扩建2所,新建幼儿园3所,新建养老院温情启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地假日广场焕新亮相,新吴区康复医院成功创成二级甲等康复医院,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愈发完善。“智悦·旺庄”文化惠民、“智享·旺庄”全民健身、“智惠·旺庄”公益培训三大惠民品牌稳步推进;制定出台《旺庄街道群众特色文体团队申报小额资助实施方案》,首批认定14支特色团队,以资金扶持和星级评定引导其规范化、可持续发展。14处新游园、50公顷新增绿地散落街巷,“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惬意场景成为居民日常。生态环境更添质感,创新打造旺庄水利智慧平台,统筹推进排污整改、管网养护与生态修复,河道国省考断面100%达到优Ⅲ类水质,旺庄国控站PM_2.5浓度与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向好,2024年创下历史最佳水平,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画卷在旺庄徐徐铺展。

  社会治理的创新为平安护航。旺庄充分发挥“益创空间”引领作用,擦亮“微爱旺庄”社区治理品牌,孵化“你好,新达人”“益+补给站”等特色志愿品牌,发布百楼邻里共治计划,完成90栋楼道精细化治理,实施“微治理”项目128个,辐射服务超3万人次。创新治理模式成效显著,“数治旺庄”平台入选数字城市创新案例,“五库双循环”获评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优秀奖,“一站式、专业化、全链条”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深化落实“五包一”包案体系与党政领导常态化接访机制,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一次性化解率均达100%,街道获评全省信访系统“人民满意窗口”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先进单位,用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奋进“十五五”

  以“科产城人”深度融合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面向“十五五”,无锡新加坡科创城将紧扣“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核心区、中新创新合作标杆区、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城市副中心”定位,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吴新实践提供坚强支撑。

  优化发展体系,打造现代高效的人民城市。以“中新国际创新科学城、中国智能制造核心发展区、长三角产城融合新典范”为总体定位,持续打造人民城市的旺庄样板。强化枢纽作用,抢抓中新自贸协定升级、新苏合作理事会机遇,放大“管理办+公司”模式效能,依托新加坡海外创新中心深化国际合作。同步推进适老化改造及城市更新工作,优化医疗教育资源,办好“一老一幼”民生实事。

  凝聚新质生产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持续深挖板块辖区优质资源,提供“招引—培育—盘活—链接”全链条服务。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感知零部件、智算系统等先进方向,深耕电竞、直播等新业态,壮大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协作化,依托新科城公司,加深与吉林大学、江南大学、中山大学校地产学研合作,发挥日联、隆盛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加快构建东裕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完善上下游配套,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专业园区。

  重塑空间格局,构建以人为本的美丽城市。构建“三心四轴两带”的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六大片区,重点打造新科城综合服务中心和CAZ中央活力区。提升生活便利程度,以桥下空间、小游园等“街头巷尾”增添城市温度,有秩序、有特色地引导开展一批主题夜市,培育新型消费场景。加快推进新光等老村改造及锡钢焦化厂地块拆迁改造工作,逐步打通现有水系,构建新型国际开放的“大运新社”“活力星洲”。

  增强治理效能,创造高效安全的宜居城市。完善构建家门口服务体系。打造治理特色品牌,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依托“融智赋能计划”“燃跑社工”跟岗训练等形式强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数治旺庄”大数据平台作用,提升“七点半书记”等基层自治IP效能,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