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街道动态 > 正文

空港经开区:五年砥砺绘新卷 临空腾飞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5-11-28 09:24      来源:新吴区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     

  “十四五”是无锡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砥砺奋进的五年,更是破局跃升的五年。锚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坐标,依托“空铁水陆”四维枢纽优势与雄厚产业基础,通过强化枢纽能级,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强劲“引擎”,切实扛起省级开发区责任担当,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空港新城正“凌空”崛起。

  科创绿动双轮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绿色发展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十四五”期间,空港经开区把科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产业孵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下好绿色发展的“先手棋”,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按下“加速键”。

  政产学研协同,让创新“活水”充分涌流。“十四五”期间,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启用,成了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研究院设立前沿激光智造、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制造技术、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4个研发中心。

  目前研究院已招引落户和达成合作企业项目16个,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4个。研究院成立以来,科研成果接连涌现,从高精度绿光粉床3D打印设备、高功率蓝光焊接设备,到世界领先的玻璃3D微纳加工技术,一批硬核成果在高端制造领域崭露头角。

  科技创新赋能下,企业梯队成长“枝繁叶茂”。今年,尚积半导体等3家企业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流航天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至此,空港经开区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4家。2021年至2024年,新增雏鹰入库92家、瞪羚入库63家、准独角兽入库7家,专精特新矩阵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智能与绿色交织,勾勒产业转型新图景。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拟认定名单中,空港经开区7家企业上榜,其中3家深耕绿色能源领域——优耐特能源科技服务于新能源风力发电、储能、自动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及相关产业,相关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隆基氢能科技以业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为“碳中和”注入氢能力量。

  “十四五”期间,航空航天产业园的崛起,更是科创绿动的生动缩影。园区重点布局发展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航空材料、商业航空运载器等高端产业,已集聚企业41家。

  从2023年斩获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称号,到2025年入选无锡零碳园区培育名单,这里正成为“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的示范标杆。截至2024年,空港经开区已完成61家企业绿色工厂星级评定,4家市级、2家省级绿色工厂成功申报,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招引建设齐头并进,产业集群蓄势腾飞

  招商引资是“生命线”,项目建设是“强引擎”。“十四五”期间,空港经开区围绕“6+2+X”现代产业体系,锚定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四大主导产业,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足后劲。

  在招商引资中,空港经开区发挥自身优势吸引总部项目。7月,总投资超10亿元的运来智能机器人研制总部项目签约落地,这家掌握高精度光学惯导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领域,助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十四五”期间,空港经开区还积极探索资本招商新模式。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金融工具的引导作用,通过购买企业股权、提供并购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培育。

  亮眼“成绩单”印证招商实效。2020年以来,空港经开区招引超亿元项目102个,其中航亚科技三期、深南电路高阶倒装芯片用IC载板产品制造等超10亿元项目10个;2025年至今,运来智能等18个超亿元项目完成备案,总投资130亿元。

  产业集群发展“多点开花”,特色园区尽显优势。“十四五”期间,航空航天产业集聚瑞丽航空、航亚科技等一批主导企业,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获评江苏省特色创新(产业)示范园区;生命科学创新园吸引阿斯利康、祥生医疗等几十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以创新药物、创新制剂、医药物流为主导的产业特色;低空经济、氢能和新型储能、细胞基因和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前三季度已招引企业6家,项目投资14.2亿元。

  今年以来,加快推进24个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已有通流航空、江松科技等10个重大项目开工,开工率100%;新银叶电机、三联三期等7个重大项目完成竣工,竣工率77.8%。建设项目中,普遍具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如钛灵特压缩机新建的能源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项目达产后将年产360台/套大型离心式压缩机,不仅为能源装备国产化替代提供重要支撑,更将带动高端制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产城融合普惠民生,诗意栖居幸福加码

  在空港经开区“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蓝图中,“民生温度”始终是最动人的底色。“十四五”期间,空港经开区在产业腾飞的同时,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完善民生配套,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勾勒出“诗意栖居”的幸福画卷。

  医疗资源升级,在家门口享优质服务。“以前做胃肠镜要往市区跑,现在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做,专家还定期来坐诊,真是太方便了!”家住丽景佳苑二期的王阿婆,对去年底投用的硕放医院(硕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赞不绝口。这家按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的医院,与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无锡分院建立紧密医联体,定期开设名医工作室及专家门诊,让居民“小病不出街、大病有依靠”。

  提升教育水平,为成长保驾护航。“十四五”期间,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空港分校的创立,让“名校资源”惠及空港经开区学子,作为市教育局直属公办高中,学校与梅村高中共建共享,朝着“名校办分校,分校成名校”的目标稳步前行。此外,吉祥幼儿园、硕望幼儿园先后新建投用,进一步完善了区域教育布局,守护孩子成长每一步。

  养老服务提质,让晚年生活更舒坦。硕放颐养院二期项目目前已完工,新增288张护理床位,与一期合计达609张,其中护理床位565张。这里以“智能化设施+管家式服务+医疗联动绿色通道”为特色,为老人提供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等服务,打造“康养乐园”。同时,建成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家社区站点、1家助餐中心及11家社区助餐点,织就全域养老服务网,让养老更暖心。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南星苑片区提升改造工程火热推进,自5年前启动老旧安置房小区提升改造工程以来,空港经开区已先后完成振发公寓、香楠佳苑、新锦园、润硕苑、咏硕苑、丽景佳苑一期综合提升改造,以及丽景佳苑二期和三期等局部提升改造,惠及数万户居民。“十四五”期间,还完成了4个新建安置房小区建设,总建筑面积约98.5万平方米。

  推进城市更新,优化路网是重头戏。“十四五”期间,空港经开区完成了振发路、盈发路、丽景片区道路等一大批道路提升改造,以及梅村高中周边路网、南星路北延、育才路东延、硕放中学南侧规划道路、鸿江路南延、振发五路东延等道路新建和3个交通节点优化,让居民出行更便捷,城市面貌换新颜。

  奋进“十五五”

  创新驱动、产业协同、开放引领

  打造现代化空港新城

  “十五五”期间,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全面创新来增能,以深化改革来破题,以深度开放来破局,积极打造“联动融合枢纽区、开放创新引领区、苏锡协同样板区、产城融合标杆区”。

  聚焦创新能级提升,构筑区域协同创新高地。积极探索“政府—高校—企业”高效协同的创新机制,加快构建“1中心+4平台+多空间”科创体系,强化无锡高新区(西安)创新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无锡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功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在锡转化落地。进一步完善“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成长链条,构建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全过程的创新矩阵,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打造空港特色开放创新高地。

  突出产业集群引领,增强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坚持以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做好航空航天产业园(新吴)、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空港)创新基地、苏南快递产业园和新港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及材料产业园,不断拓展特色园区创新成果转化的承载与托举能力,推进航空航天、生命科技、现代物流等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氢能、核药等未来产业。

  强化枢纽开放功能,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当好“苏锡协作”先行军,积极对上争取地铁三号线南延与苏州轨道线对接,协同启动苏锡常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深化与机场的协同发展,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共同推动航空服务业、航空制造业及低空经济等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幸福宜居安全城市。继续推动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扩容提质,扎实推进辖区道路、游园、老旧小区等更新改造。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育幼服务,探索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新模式,加快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升级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商业服务载体,通过盘活存量资源赋能产业转型、城市更新和民生改善;筑牢城市安全韧性防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