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2 14:35 来源:新吴区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法治建设应当随着社会治理体系、治理模式的变化不断革新。随着刑事结构轻罪化趋势不断增强,轻罪治理已成为犯罪治理乃至社会治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贯彻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价值追求,持续深化轻罪检察建设,构建轻罪治理现代化体系,5月21日上午,新吴区检察院召开“善治新吴”轻罪治理专题新闻发布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华日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广播电视台、无锡交通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活动。
发布会上,新吴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于颖发布并解读了《新吴区检察院轻罪治理白皮书》。同时,会议还发布和解读了该院《轻罪治理背景下帮信罪司法困境及纾解路径》调研报告及《关于办理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犯罪案件的工作指引》,并公布了6个典型案例。
期间,代表委员、媒体记者就如何做好不起诉“后半篇文章”、社会公益服务落实举措、预防轻罪案件法治宣传等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
近年来,新吴区检察院主动适应轻罪案件上升的刑事犯罪结构性变化趋势,探索构建“一站式”轻罪治理中心,持续推进轻罪检察专业化建设。
完善机制建设,提高办案质效
建立刑事案件快速办理中心,联合相关部门会签了轻罪治理系列机制。通过繁简分流、提前介入等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刑事案件办理质效。
聚焦矛盾化解,加强检调对接
联合司法局、街道、社区组建全方位矛盾调解团队,搭建刑事和解前置平台,推动实现全流程刑事和解。建立多元化救助协作机制,有效整合救助资源,对符合条件的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释放司法为民温度。
拓展检察职能,探索诉源治理
积极拓展检察职能,建立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双向衔接、无缝对接制度,规范相对不起诉案件的非刑罚处罚。研发轻罪热力地图,助力轻罪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探索柔性惩戒模式,构建非刑事处罚治理体系,积极修复社会关系。
强化能动履职,开展类案治理
针对常见多发的盗窃、醉酒型危险驾驶等案件,积极开展类案调研,总结案件特点,进行分类、分区、分层治理和法治教育宣传,积极开展诉源治理,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规范重点行业、领域秩序。
找准治罪“小切口” 构建治理“大格局”
新吴区检察院从以危险驾驶罪为着手点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这次增加了专项治理范围,以帮信罪的社会综合治理为切口,剖析了帮信犯罪案件办理现状及特点、存在的社会治理困境,提出社会综合治理完善建议,加强规范性检察办案指引,继续推动轻罪治理现代化建设。
下一步,新吴区检察院将始终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积极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优化区域法治环境,努力为区域法治环境安全稳定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贡献检察力量。
来源:无锡高新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