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时间:2021-03-16 14:35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1-03496 生成日期 2021-03-16 公开日期 2021-03-16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新吴区农业农村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政策咨询
内容概述 关于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解说

  一、提高站位,全力组织推进。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再加上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此乃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最突出的任务,要下定决心、增加投入,大力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二、明确目标,分步推进实施。围绕“十四五”末全省建成500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耕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1000公斤的目标,“十四五”期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其中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各地要统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有力推进实施。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和“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实施整村推进,积极推广“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再配套”的建设模式,着力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示范镇、示范县建设。各地要将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十四五”水利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服务建成更多高标准农田。

  三、严格标准,提高建设质量。要把年亩产1000公斤粮食产能作为核心目标,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对于新建的高标准农田,要坚持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生态等措施综合投入,建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综合产出能力较高、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对于需提质改造的农田,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农田建设内容,补齐短板、提档升级。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增施有机肥,科学综合利用秸秆,全面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全力推进“宜机化”建设。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加快开展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试点示范,探索农田尾水生态净化或循环利用。

  四、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田建设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省级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各市县也应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支出责任。认真贯彻落实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意见,落实土地出让收入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政策。积极整合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集中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各地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五、加强管护,构建长效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规范项目竣工验收,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统一上图入库管理,强化考核激励。落实管护责任,保障高标准农田各项配套设施长期发挥稳产、增效、增收功能。利用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耕地,特别是高标准农田种粮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保证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实现良性运行。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作用,确保所建成高标准农田产出高、综合效益高。

  相关阅读:关于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