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退役军人局 > 信息公开 > 部门动态 > 正文

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网等多家军方核心媒体关注并报道我区双拥办“现役军人家庭关爱中心”时代价值与实践启示

发布时间:2025-07-29 10:33      来源:退役军人局      选择阅读字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创新成立的现役军人家庭关爱中心,以“政府主导、军地协同、社会参与”为原则,构建了一套覆盖军人家庭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体系。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军人“后院”难题,而且成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鲜活样本,其经验值得深入剖析与推广。

体系化运作:七大功能筑牢军人“大后方”

新吴区现役军人家庭关爱中心突破传统双拥工作的碎片化局限,通过实体化运营机制整合功能板块——

精准建档,动态响应。建立全区686户现役军人家庭档案,细分军人父母、配偶、子女三类群体需求,形成2000册动态台账,实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政策贯通,军地联动。主动对接部队与地方政策,打通军人配偶就业、军娃入学、医疗养老等绿色通道。例如,协调教育部门落实军人子女中考加分政策,助力军娃李国铭顺利入学并解决住宿难题。

急难救助,快速响应。设立专项救助机制,对突发重病的军属启动“多对一”帮扶。如军人陈金父亲突发重病时,关爱中心联合街道、医院、志愿者6小时内介入,提供医疗协调与心理支持,化解家庭危机。

专业化服务:破解“三后”痛点的创新实践

聚焦军人家庭最迫切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新吴区以购买服务+社会力量注入专业动能——

长者关怀。对60岁以上军人父母实行“周联系、月走访”机制,累计服务2935人次。72岁独居军属姚女士突发疾病时,关爱中心全程陪诊,填补子女服役期间的照护真空。

军娃成长。推出“快乐三点半”课堂、寒暑假托班及红色研学活动,聘请专业教师辅导学业。如“童心向党·永放光芒”项目组织军娃参观革命基地,强化身份认同与爱国情怀。

家庭关系调适。引入心理咨询师化解夫妻关系、亲子教育矛盾,2024年开展心理讲座193场,将家庭矛盾化解于萌芽。

社会化拥军:从“单向输血”到“多元共生”

新吴区通过资源整合与荣誉激励,激发全社会崇军内生动力——

联盟协作。组建“拥军优待联盟”,吸纳38家企业提供餐饮、医疗、文旅等优惠服务,形成“军属受尊崇、企业获美誉”的良性循环。

文化浸润。创新“非遗+双拥”模式,举办“漆扇制作”等主题活动,将军属社交圈拓展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军属从“陌生人”变为“亲属”,构建情感支持网络。

荣誉共振。设立“双拥月”拍摄军人家庭全家福,开展“送立功喜报”仪式,以仪式感提升军人家庭社会认同。

时代启示:双拥工作的“新吴样本”何以可复制?

新吴区创新实践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可持续的双拥生态——

机制化保障。出台《关于加强现役军人家庭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将个案帮扶升格为制度设计,确保政策延续性。

数据化赋能。依托动态档案与需求台账,实现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见”,103条急难问题高效解决率达86.5%。

军民结合深化。将军地互融机制嵌入基层治理,使双拥工作从“政府工程”转化为“社会工程”,呼应新时代军民统筹发展国家战略。

固后院方能稳军心。安家庭更能砺斗志。无锡新吴区以“绣花功夫”织密军人家庭保障网,彰显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深刻内涵。这一模式启示我们:双拥工作贵在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唯有以体系化支撑破解结构难题,以社会化参与凝聚集体共识,才能筑牢强军事业的坚实根基,书写军民鱼水深情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