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 第84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5-07-29 16:06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5-01317 生成日期 2025-07-29 公开日期 2025-07-29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新吴区民政卫健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对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第84号提案的答复函

  郭中华(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建议》等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深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发展银发经济,既是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破解人口老龄化困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发掘经济新动能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效,基本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多样化供需相衔接、事业产业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养老事业方面。一是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聚焦老年群体“就医难、照护难、康养难”突出短板,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呼叫服务中心“三中心”联动,高标准构建社区居家融合、医养康养融合新格局。推进基层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全面提档升级,提升服务品质,支持护理型床位、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安宁疗护床位发展,全区护理型床位数占比达97%,医养结合率100%,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数达120张。统筹加强资源配置,建成运营区内首家公办护理院(江溪护理院),与上海瑞金医院共建“康复-护理-安宁”全周期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探索建设街道级康养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慢病管理、能力评估、文娱休闲等一站式医养综合服务。二是做实做优居家养老服务。拓展老年助餐网络建设,投入运营街道区域性助餐中心9家,覆盖率达100%,社区助餐点74家,基本实现助餐服务全面可及。打造全市首家社区级智慧餐厅、全龄友好社区餐厅,被央视、人民网等中央级媒体作为典型经验报道。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打造全市首个“适老生活体验馆”,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在全市率先出台改造扩面政策,将全区户籍高龄老年人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已累计改造完成超8000户。推进上门服务扩面提质,将居家养老援助服务扩面至7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家庭,丰富生活照料、安全守护、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形式,全区接受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占比达30%。三是创新探索居家医疗服务。出台居家医养照护床位实施方案,推进“家庭病床+家庭养老床位”双床融合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复合型“医养康护”服务,形成9大类103项服务内容指导清单,累计建床517张,满足老年人居家医养需求。在新安、旺庄街道试点建设街道级康养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能力评估、慢性病管理、中医理疗等一站式居家医养特色服务。实施“千忆千寻”认知障碍照护项目,依托辖区资源建设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探索构建“预防筛查-分级干预-专业照护-家庭赋能”全周期服务体系。四是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顾问制度,在全市率先出台《养老顾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街道、村(社区)、机构养老顾问点覆盖率100%,为老年人提供政策解答、宣传引导、辅助器具租赁等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对接。加强人员专业化培养,连续三年实施“暖阳行动”人才增量培优项目,推动养老护理专业人员职称评定,联合区人社局举办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赛增能,全区养老护理员持证率达80%以上。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奖补激励机制,出台区级“岗位补贴”长效机制,在全市率先实现居家养老护理员同步享受,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养老产业方面。一方面,养老产业业态日趋丰富,目前我区的养老产业主要涉及以下四个领域:一是日常生活照料,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等服务的养老机构,代表企业有朗高养老、康乐年华等;二是特医配方食品,主要是为满足特定疾病人群营养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代表企业有恒益健康、纽迪希亚等;三是智慧养老平台,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元养老生活服务,代表企业有镜子信息、中科西北星、曼荼罗软件等;四是疾病检测诊断,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医学诊断的检验机构,代表企业有三联医学等。另一方面,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科西北星入选2023年度智慧养老服务TOP10等专业榜单,并连续四年荣获“中国智慧养老十大品牌”称号;曼荼罗软件的养老产品及技术服务已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卫生主管部门及1000余家大中型医疗机构。无锡镜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镜子信息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已成功入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并两度荣获江苏省智慧健康养老优秀产品称号。

  为推进银发经济发展,我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发展养老事业,优化服务供给。一是加大医养康养融合力度。科学规划养老机构“基础照护+特色服务”功能布局,深化安宁疗护服务内涵,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流程身心照护;实现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全覆盖,构建专业化、个性化干预体系。持续探索医养结合机构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江溪护理院(公办护理院)系统总结凝练涵盖运营管理、医养融合模式、专业照护流程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运营范式。加速推进梅村街道民营护理院转公办改革,进一步优化全区医养资源配置,切实增强应对老年群体多层次、差异化医养需求的服务能力。推动梅村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加快建设老年病医院,区中医院逐步建设老年医学科,充实全区老年医疗服务资源。深入推进街道康养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邻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功能融合互通,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深化居家医养延伸服务,扩充居家医养服务床位,着力构建“十五分钟医养服务圈”。二是扩大老年助餐服务。因地制宜继续建设改造一批老年食堂、助餐点,进一步扩大助餐服务覆盖面。持续优化助餐多元化供给,鼓励、引导国企参与惠老助餐工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国企助餐示范点和服务品牌。针对老年群体差异化需求,推出“低糖低盐”个性化定制餐品,拓展全龄段、全时段助餐服务覆盖,提升服务可及性。建立助餐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实施“幸福食光”星级评定,不断提升全区助餐服务质量。三是扎实推进适老化改造。重点保障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加大特别国债资金争取力度和政府补贴力度,加快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场所等适老化改造,更大力度推进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设施资源,搭建线下居家适老化体验场馆,打造“一站式”适老体验展示平台,让适老化改造更加可观可感。四是拓展养老助老服务。以民生项目为抓手,通过新建或盘活现有资源的方式,加大高品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江溪街道养老育幼综合体建设。持续丰富养老助老服务内容,鼓励养老机构提供健康巡诊、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等居家上门服务。深化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推动有条件的街道探索开展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持续开展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为实现精准化养老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培育专兼职养老顾问团队,依托区“锡心医养”呼叫服务中心,建立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架构,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迈进。

  (二)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壮大产业规模。依托我区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加快培育发展特色养老产业。一是加快发展老年产品制造业。引导区内制造业企业将产品线向银发群体拓展,鼓励小天鹅研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家电产品,支持易视腾对电视机顶盒进行适老化改造。积极推广智能家居产品应用,鼓励中科西北星等企业加强防摔倒、防走失、防意外等产品研发制造。招引培育康复辅助器具生产企业,加快研发智能矫形器、可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等设备。二是提升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智能设备在各类养老场景集成应用,扩大健康管理、养老监护、护理服务、安全监管、心理慰藉等智能产品供给。支持曼荼罗等企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拓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小型化家用健康监测、生化指标检测、紧急救护等设备研发生产。三是培育发展抗衰老产业。加快培育肽谷生物、恒益健康等特殊食品领域小微企业,支持企业针对老年人健康促进、营养补充、慢病疗养等需求,研发生产营养补充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推动未来食品产业化发展。依托我区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优势,加强再生医学等前沿技术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支持研发中药抗衰老产品,发展适合老年人的药膳、茶饮等中医药养生产品。四是创新发展养老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加快推动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具有养老属性的储蓄、理财产品,进一步丰富拓展金融服务内容。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等建设、改造项目资金需求,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支持;对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提供商以及老年用品制造企业的日常运营和设施维护提供融资支持。

  (三)夯实支撑保障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支持区内技术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健全并延伸银发经济产业链体系。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大力招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鼓励区内国有企业积极开拓银发经济相关业务,对相关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倾斜激励。二是加快筹建省级特色园区。围绕省银发经济特色园区培育建设工作,系统梳理我区银发产业现状,明确银发经济特色园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积极创建银发经济特色园区。加快推动特色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银发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围绕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产学研医养”协同创新和技术产业化,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养老和医疗机构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四是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暖阳行动”养老人才增量培优项目,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和评审工作,不断提高在岗养老护理员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占比。合理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投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社会服务人员进入银发经济行业。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

  202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