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30 13:42 来源:新吴区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12月,经国务院、江苏省政府批复,成立新吴区,实行高新区、新吴区“区政合一”管理体制。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地处无锡东南部、长三角几何中心,区内机场、高铁、高速、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全区行政辖区面积220平方公里,下辖六个街道,常住人口72万人。经过30多年发展,无锡高新区已成为无锡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窗口、科技创新基地和转型发展引擎,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8+1”建设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获批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一是经济发展繁荣发达。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5.28亿元、增长6%,连续五年高于无锡市平均,人均GDP保持江苏省县市区第一;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9亿元,总量无锡市第一、江苏省前三;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607亿元、江苏省城区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无锡市第一;完成工业投资441.8亿元,总量无锡市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无锡市平均。新批超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45个,超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百亿元项目1个,省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总量连续六年无锡市第一,连续五年获评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国家高新区排名实现“五连升”、跻身第17位。
二是产业集群优势显著。“6+2+X”现代产业集群中,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大产业突破千亿级大关。其中,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1/9,连续三年位居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排行榜第2;物联网产业规模占全国1/12,MEMS微机电传感器产业集群无锡市唯一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跻身国家第18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55.4%,总量和占比均为无锡市第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入选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5+2+N”未来产业产值超700亿元、占无锡市63.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规模突破3000亿元、无锡市第一,入选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企业59家、江苏省第一,新增“灯塔工厂”1家、累计3家,全国高新区第一。
三是科技创新动能强劲。2024年,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817家、无锡市第一,有效期内高企达1858家,无锡市第一。入选江苏省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20家、江苏省瞪羚企业67家、均为无锡市第一,2家企业入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占无锡市40%。2家企业上榜“《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占江苏省1/2。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累计78家、均为无锡市第一,新增上市企业5家、占无锡市5/8,江苏省县市区第一,累计41家、居无锡市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8.4%,总量和占比均为无锡市第一。
四是改革成效充分凸显。纵深推进“功能园区+街道+国资平台公司”体制改革,“两城四区”功能区发展更加成熟,国企“五大集团、十大公司”格局全面形成,高发集团资产总额向千亿元迈进。创新设立区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政策研发中心,以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个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组织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围绕“政务环境最优、政策供给最优、为企服务最优、便商利商最优”目标,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通“三支队伍”身份转换渠道。
五是对外开放保持领先。拥有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无锡新加坡科创城、无锡中欧产业创新区等优质开放平台,集聚外资企业1827家,68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在区投资128个产业项目,外资企业营收占全区经济总量3/4,形成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7.84亿美元,获认第二批江苏省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完成进出口3937.85亿元、增长10.5%,增幅高于江苏省、无锡市平均,总量创历年新高。
六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高新区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3200多年前,泰伯三让王位,定都梅里(今梅村),开创吴文化。境内现存鸿山遗址、泰伯庙、泰伯墓和世界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等历史名胜,以及国家级梁鸿湿地公园等休闲空间,钱穆、钱伟长故居、梅里古镇等文化旅游及配套项目,日益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休闲旅游观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