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区住建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度工作思路

时间:2025-03-20 15:47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5-00719 生成日期 2025-03-20 公开日期 2025-03-20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新吴区住建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度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新吴区住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担当、务实作为,在稳中起好步、在进上下功夫,稳支柱、防风险、惠民生,城市空间进一步优化,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民生愿景加快变成幸福实景。

  一、2024年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实施城市更新

  一是城市更新项目持续推进。以省试点、市重点单元为主导,建立涵盖城市连片更新、微更新、城中村改造、老旧住区宜居改善等19个项目的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库,开展《城市更新单元2024年度实施规划研究》,一体化全域推进城市更新。目前华光锅炉厂省级试点项目除保留建筑外其余地块已完成拆迁,华光集团总部大楼正在推进地块出让相关事宜,华光一支路正在办理前期建设手续,预计年内开工,实现工业遗产应保尽保,唤醒城市记忆;其他硕北单元、外下甸单元等18个市、区级重点更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二是征收攻坚力度不断加大。成立征收工作专班,强化重点项目管控,围绕项目实行一户一策、责任到人。全力推进房票安置工作,加强宣传力度,积极筹措房源,引导被征收人选择房票安置,全区共有1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2个主要在售楼盘、2500余套房源进入房票房源库并签订房票结算合作协议。今年以来,共开具房票440余张,完成率110%,去化商品房160余套;积极开展已安置欠房货币结算工作,今年以来共回购安置房1236套、14万平方米。

  三是城市功能品质加速优化。聚焦滨河空间品质提升,编制2024年度大运河(伯渎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要点23项,排定重点建设项目共18个,其中大运河沿线12个项目,伯渎河沿线6个项目。完成菱湖大道公园、跨运河桥梁亮化美化等4项工程,推动运河沿线、伯渎河沿线市政、水利、景观、文体设施、区域更新等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构筑水绿相映、人文交融的城市空间。海绵城市示范效应彰显,累计完成专项设计方案评审23个,过程巡查项目42个,完成海绵专项验收15个,伯渎河(锡兴路-高浪路)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和红蕾佳苑安居房小区获评“2024年无锡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四是幸福安居水平有效提升。深化旧改加梯工作,春潮花园二区三期(IC园)、泰伯花苑二期等9个小区已完成改造工作,改造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3万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成55台,在建64台,完成率122%。充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的政策,目前已获批电梯更新139台,争取到长期国债2085万元,资金已下拨至实施街道,力争年底开工。优化物业管理模式,出台《新吴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综合协调”的物业管理工作体制。积极推进业主组织组建工作,预计今年全区业主委员会(物管会)覆盖率达到70%。用心雕琢美丽宜居城市,新启动8个规划发展村“美丽农居”建设,规划发展村“美丽农居”建设已全覆盖。重点推进金家里新村“美丽农居”建设,年内启动10户农房新建。同时,加快推进东塘街村谈更上农房新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居住条件。打造泰伯购物专线,唱响“公交都市”特色品牌;优化“苏锡公交1号”,加快构建具有苏南区域特色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全力以赴擦亮生态底色

  一是提升河道综合整治成效。552条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全区38条重点河道水质优Ⅲ比例100%;598条环境综合整治河道全区79条重点河道水质优Ⅲ比例80%以上;全面启动全域水生态修复工作,先行实施伯渎河流域43条支河,着力打造系统治水的样板、生态修复的标杆和绿色生态的典范。

  二是实现太湖连续安全度夏。今年蓝藻打捞及湖泛巡查累计出动人员14441人次,船只2343船次,打捞水草及漂浮397吨,打捞蓝藻57687吨,产生藻泥2124.46吨,有效保障饮用水安全,高质量实现太湖连续十七年安全度夏。今年汛期,我区遭遇3次强降雨,处置道路积水事件66处;2次强台风,处置道路积水事件102件,总体防汛形势较为平稳,较好完成安全度汛任务。

  三是持续加大扬尘治理力度。开展建筑工地文明施工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对于拒不整改的严肃查处,截至目前,扬尘整治出动3028人次,检查工地数1489个,发现并纠正问题841个,查处文明施工违规行为10起。扎实推进地铁5号线宝龙站、海尔物联生态网示范基地装饰装修工程等4个“全电工地”试点工作,18个项目通过标准化星级工地市级考核。

  四是加速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推广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760(空港-火车站)线路示范运营,佳利达公司试点运营13辆氢能源物流车辆,同时积极牵头助力佳利达公司和村田新能源(无锡)商业合作,打造更大范围氢能应用场景。

  (三)真抓实干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促消费去库存。认真贯彻“锡十条3.0版、4.0版”,落实市级卖旧买新契税补贴,会同区属国企研究推出我区商品房“以旧换新”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积极开展房企走访、政银企座谈等活动,推动3个项目入选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获授信24亿元。

  二是强纳统稳增长。主动扛起经济指标重任,克服地块开工率低,新增供应量锐减,纳统存量严重不足的多重困难,深入摸排、统筹调度。三季度我区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206.37亿,较2023年三季度产值增长10.1%;2024年全区目标招引建筑业企业14家,截至三季度,已招引13家建筑业企业,目标完成率92.86%。

  三是双联双提。紧盯新安港二类口岸海关监管场所项目建设,积极协调项目土地、环评等问题,推动口岸建设;大力支持集装箱运输发展,针对箱量大幅下降情况,通过形成《无锡高新区关于支持无锡新区(新安)水运二类口岸发展的若干扶持意见》讨论稿、加强与宜兴港等邻近港口交流合作、支持新安港开发内贸集装箱业务等举措,促进箱量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示范城市,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物流贸易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毫不松懈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

  一是紧绷责任弦,坚决筑牢建筑领域安全防线。2024年度共监管项目339个,建筑面积1285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152个,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发布《新吴区建筑施工领域“零事故”目标行动方案》,以“零事故”目标“逐企业、逐项目、逐设备”完成全覆盖检查,已排查整改各类隐患5千余项。持续加强危大工程实施过程动态管理,确保建设工程领域安全平稳。

  二是严格源头关,坚决守住交通运输安全底线。对道路客运企业、道路危货运输企业、被通报的中高风险企业等重点企业实行全覆盖检查,对一般监管企业开展双随机安全监管,加大对汽修、驾培等道路运输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

  三是拧紧安全阀,坚决守护燃气安全生命线。常态化开展燃气用户技防设施“回头看”,累计抽查燃气用户1245家,推动一般隐患问题89项限时整改闭环,未发现重大隐患。严格执行属地“报备审查”制度,当前已备案139个涉及燃气管网第三方施工项目。

  (五)积极稳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根据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在无锡市新吴区住房和建设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基础上重新组建无锡市新吴区建设监管保障中心,区级住房和建设领域执法职责回归机关。制定《局住建水利领域行政执法分工》,着力打造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权责体系。

  二、2025年目标设定及相关工作打算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区住建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以求稳定、求变革、求发展的总体思路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稳”求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稳房地产市场、保民工工资、稳执法质效,保群众权益,用情用心用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确保各项工作履责到位;二是以“变”促发展。提升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能力,及时有效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环境转变;以“计划科学化、实施精细化、质量工匠化”的精细化要求加强对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推动城市建设转变;科学谋划、突出重点,高效推动重点片区成片连片更新,推动城市更新转变;打造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美丽乡村,推动农村环境改变;推动实现雨污河湖一体化管理,建立权责一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通畅、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推动管理体制变革。三是以“安”保发展。以线带面感知安全,持续推动、全面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现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全民行动共治安全,持续探索群众参与安全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以共治促善治,以善治图长治;科学防范保障安全,通过基础设施和管控能力的提升有效化解安全风险。

  具体落实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咬定争取性攻坚目标,在高质量考核中争先进位

  一是争资金—力争在“两重”“两新”领域取得更多中央预算资金和超长期国债支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主动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补助、各类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在“两重”“两新”、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地下管网与综合管廊等重点支持领域扩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蓝藻打捞处置相关省市资金,力争达到195万元。积极争取30年超长期国债支持,重点推进全区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部署实施积水点改造工程二期项目,拟申请超长期国债40%的资金补助,切实提升雨水管网及设施排水防涝能力。

  二是争政策—力争低空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领跑全市。在市级鼓励政策出台后,将协调相关单位制定我区低空产业发展配套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同时积极协同招商部门与低空经济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接洽,助推相关项目落户新吴。

  三是争试点—确保完成新吴区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创建。2022年新吴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在2023年试点中期评估工作中获得优秀,2025年将开展试点验收工作,预计可以高质量完成试点创建工作。力争全市率先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建设全市首个且唯一行政区城市生命线项目并力争率先启动试点,以“燃气全民监督”“积水点改造”“地下管线可视化分析”等小切口入手创新监管及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聚焦确定性必成性目标,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聚焦建设领域。确保完成“十四五”期间市下达我区新建(筹集)13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目标任务;确保城市更新省级试点项目华光锅炉地块总部大楼于2025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确保完成运河东岸全线堤防达标工程,实现防汛安全;确保完成区属建筑业企业产值稳定递增,维持年度增长率8%。

  二是聚焦水利领域。2025年598条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全区79条重点河道水质优Ⅲ比例需达到90%,依据目前河道水质现状,至少还需提升10条河道水质才能达成目标,下一步我局将结合伯渎港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重点推进相关河道整治工程,确保达成市下达目标。

  三是聚焦交通运输领域。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实现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检查全覆盖,隐患闭环完成率100%。强化无锡市安全生产监管平台使用,检查覆盖率和问题隐患到期整改率达100%。优良路率完成县道达90%、乡道达85%以上的省、市相关指标,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值达86.9,创建农村公路“美丽农村路”5公里和“平安放心路”一条。

  (三)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塑造行业领域新标杆

  一是提升攻坚克难力度,在提质产城融合上下足更大功夫。高效推进“两河”整治提升工程,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构筑特色滨河空间;有序实施华光锅炉厂省级试点、硕北及外下甸市级重点单元、运河文化科技产业园区级重点园区等项目城市更新工作,实现产城人融合匹配、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美丽农居”建设,加快推进金家里新村建设,力争2025年,目标要求的30户农房能够全部启动新建,确保2026年完成建设。严格落实改造计划,力争改造老旧小区10个,改造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落实既有住区补短板工作,针对既有住区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结构性不足的问题,落实加装工作,满足充电需求。

  二是提升善管善治成效,在房地产调控上展示更大决心。进一步把握调控政策“风向标”,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测分析和监管服务,适时研究制定区级“促消费”政策,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拧紧市场监管“安全阀”,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监督检查,密切关注房地产开发企业运行情况,加强房地产领域涉稳风险分析研判,进一步构建标本兼治的问题防范化解机制。积极应对安置房全面停建的实际情况,妥善解决安置工作面临的新矛盾,征收安置政策应势转型,通过货币安置、安置房回购、异地安置等方式多途径转化安置,新启动项目全力推进货币化安置;加快在建安置房建设进度,尽早落实房源开展安置分配工作,缩短拆迁群众在外过渡时间;进一步强化房票政策宣传扩面,针对有回购或全货币补偿意向的拆迁户,积极引导其选择房票安置结算;加快推进定销商品房建设,研究完善安置房改定销商品房安置政策,全力确保前后政策平衡。

  三是提升破题攻坚能力,在现代化治理水平上贡献更多智慧。常态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结合城市更新等城建计划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生态宜居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水安全韧性水平。深入推进绿色建筑建设,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推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典型样板;有序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办公楼宇绿色化改造,提升建筑能效。

  四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扛起更大重任。持续建设“新吴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项目”,整合优化燃气综合监管、城市内涝等专项场景监管系统,科学布设各类物联感知设备,形成城市生命线各类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数据汇聚、预警处置体系,不断提升我区本质安全水平。继续推行“全电工地”建设,确保全区在建工地实现实名制人脸抓拍、视频监控、扬尘在线监测、施工升降机黑匣子等智慧化基础建设的落地,鼓励规模以上建筑工地根据自身施工进度、工程特色进行智慧化提升建设,引导企业争创省级二星标准化工地。

  (四)着眼探索性改革性工作,构建发展和安全体制机制

  一是探索拓展全域全区水生态修复,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现代河网水系。以荡东片区水生态修复工程作为试点项目,推进实施了太科园23平方公里的25条河道的水生态修复工程;2024年新吴区启动伯渎港流域43条重点支浜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2025年将继续推进伯渎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并在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区域水生态修复工程,致力于实现全域河道脱胎换骨。

  二是探索“交通+党建+安全”融合发展,打造新时期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司机驿站点位优势,解决司机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交通干线整治任务100%高质量完成,积极推动打造荡东片区铁路示范段二期;全力以赴完成无锡市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任务分工清单,多措并举确保超限超载预警数量逐年下降,行业安全指数稳步提升,为打造创新发展先行区贡献交通力量。

  三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安防+质保+养老”全生命周期房屋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安全责任险防控安全隐患制度,充分发挥安责险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探索使用质保金保障房屋质保期内房屋维修,在房地产市场下行情况下针对性保障住宅项目质量维修及时到位。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模式上,探索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为质保期后房屋体检、维修、保养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争创江苏省新质生产力示范阵地。快递行业探索应用无人机配送服务(低空经济)、无人车配送、全自动智能分拣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