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数据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5-01-30 10:30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4-03611 生成日期 2025-01-30 公开日期 2025-01-30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数据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区数据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据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抓住机构改革重塑数据管理体制重要契机,根据区机构改革方案挂牌成立区数据局,紧扣“一条主线”、抓牢“四个建设”,各项职责履行有序有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贡献数据力量。这一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迅速,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线,实现多个全市首单:全市首单跨境数据服务合规交易备案、全市首单科技园区“智慧园区停车数据应用”数据产品登记、全市首单“生物声学信息商业化数据集”数据产品登记和全市首单低空遥感数据集产品交易。这一年,重点场景建设成果丰硕,新吴“IP”闪耀国家级峰会,4个案例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创新大赛获奖,获奖数全市第一;3个案例入选贵阳数博会“2024数字政府论坛”;获“数据要素×”大赛省级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入围智慧健康养老试点1个,2024数商典型应用场景乘数榜1个,全市唯一。这一年,政务服务优化有声有色,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协助推动江溪街道权责清单试点,创新培育全省首家专业服务市场主体登记的民办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开展全省首例同开同评项目,全省首个全流程跨区域、跨平台交易项目。全市率先出台区级工业项目“竣备即发证”实施方案。

  一、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区数据局深入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数据要素、数字政府、政务服务,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一)聚势蓄能,擘画数据工作发展蓝图

  一是明晰数据发展路径,争抢转型机遇。完成“十五五”时期数字新吴建设思路研究课题编制,协同智库广泛开展调研,以“统筹协调、创新驱动、安全可控、开放合作”为核心思路建设数字新吴。

  二是推动数据产业发展,立起中流砥柱。大力实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壮大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和数字创意等为核心的数字产业集群。

  三是促进数据交易流通,造就繁荣生态。调研学习上海浦东等地数据产业园建设经验,建立与长三角各高新区的交流融通机制,筹备以太科城为启动区打造数据要素产业园。

  (二)锐意进取,铸就数字政府创新高地

  一是深挖重点场景,赋能千行百业。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深挖典型场景,实现从种子培育到峰会亮相的全程陪跑。

  二是打造新吴专区,深化利企便民。全市唯一实现市、区两级企服平台互通,“锡新通”平台用户数据全量接入锡企服务平台,建立政策标签体系,探索打造“政策计算器”,活跃用户数4.6万,汇集惠企政策185条,政策兑现项目293个,政策云讲堂组织直播活动2场,浏览次数13万余人次,全市前列。

  三是构筑数据防线,守牢发展底线。研究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审慎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强化网络安全,组织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高质高效,树牢便民利企服务标杆

  一是完善政务体系,助力服务提升。规范事项标准建设,对照省市标准清单,印发区级实行告知承诺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行政备案事项清单等文件,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率先在全市实现一平台办理区域全覆盖。

  二是推动全链通审批,激发市场活力。深化企业登记“全链通批”,企业新办、迁移登记全程网办率90%。设立街道“个转企”绿色通道,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辟线上“个转企”专区。

  三是促进全周期管理,提升建设效率。始终秉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理念打造服务链条,为省市工改提供更多新吴案例。

  四是推进一体化发展,规范交易市场。深化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从“远程异地评标”“本地受理、两地同开同评”到“全流程跨平台交易”,实现“异地受理、异地交易”。

  二、2025年工作打算

  区数据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条主线”,聚焦“四个建设”,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资源、数字政务等一批重点工作加快取得积极成效,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区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贡献力量。

  (一)牢牢把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主线,夯实数据产业生态基础。谋划布局数据产业发展基座,着力促进数据产业孵化培育,深入打造数据产业新吴品牌。

  (二)紧紧锚定“数据要素先行示范区”这一定位,推动数据资源开发运用。推动应用场景培育落地,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开放,推动一网通办互融互通,筑牢网络数据安全屏障,强化政策法规制度保障。

  (三)时刻围绕“便民利企”这一核心,提升服务经营主体质效。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三化建设,持续优化企业登记全周期服务,持续贯通投资建设全链条审批,持续推动公共资源一体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