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资讯 > 正文

泰伯庙会“打包”入列世界非遗!

发布时间:2024-12-05 14:28      来源:新吴区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晚,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文本中指出,“春节”项目在全中国范围内广泛实践。一些代表性社群参与庆祝春节的具体文化活动涉及全国多个地区,包括无锡泰伯庙会在内的江苏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都在其中。

  回家过年是亲情的奔赴,也是文化的传承。春节是中华民族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日。2023年12月,春节正式被列为联合国假日。春节已成为世界认同的中华文化符号。关于“春节”的申遗文本中提到,“在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新衣服,祭天地和祖先,并向长辈、亲戚、朋友和邻居致以新年的问候。节日活动包括社区举办的庙会、社火和灯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关于春节的申遗,申报团队在选择地方案例时,会着重挑选一些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将其纳入申遗文本中。江苏非遗项目数量多,形态多元,民间春节习俗传承有序,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传统。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的无锡泰伯庙会,是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2014年“泰伯庙会”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无锡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乡间流传有“正月初九拜泰伯,稻谷多收一二百”的民谣。

  泰伯庙会起源于吴地先民的祭祀信仰,在历经社会变迁后,逐渐发展成为融祭祀仪式、民俗巡游、非遗展演、农贸集市、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间集会活动。庙会现场会有舞龙灯、踩高跷、抖空竹等民俗表演和民俗巡游,2024年巡游队伍中还新增了“春日宴”汉服队、“旗美锦瑟”旗袍队等。

  除了庙会巡游,2024年泰伯庙会还安排了蔡阿水羊肉、钱氏古法酒酿、梅里水生面、茅塘桥猪头肉等地方美食,同时汇聚了各地的特色美食。

  泰伯庙会期间,海内外游人可以相聚无锡梅里古镇,围观民俗巡游活动,逛非遗摊位,品尝特色小吃,品味浓浓的“年味”。

  时至今日,泰伯庙会早已成为纪念江南人文始祖吴泰伯、展示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平台。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会长吴新表示,泰伯庙会“打包”入列世界非遗,将极大提升泰伯庙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对于泰伯庙会的传承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春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春节申遗成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江大人文学院退休副教授刘桂秋表示,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将有力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当下,应寻找春节文化、泰伯庙会文化与现代文化、现代生活的契合点,来更多地赋予传统节日现代内涵,同时,要加强、拓展传统节日的娱乐性和公共性,从而进一步丰富现在的文化生活。

来源:无锡观察、无锡高新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