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新吴区生物制药产业的答复

时间:2023-08-14 16:49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3-02430 生成日期 2023-08-14 公开日期 2023-08-14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区科学技术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下载
内容概述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2022年共拥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42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家,销售超百亿元企业2家,形成了创新药物及制剂、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智慧医疗及健康服务等领域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创新药物及制剂领域集聚了阿斯利康、济煜山禾、罗益生物、纽迪希亚等龙头企业,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领域集聚了通用电气医疗、耐思生命、祥生医疗、三联生物等骨干企业,智慧医疗及健康服务领域集聚了曼荼罗、安利植物、启益医疗等高成长企业。同时,还集聚了创新链、供应链和服务链等一批优质企业,如凯思轩达医疗、九州通医药、观合检验、药明合联、合全药业等,积极打造多链协同、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2022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70亿元,同比增长17.6%,占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的53.6%,继续领跑全市。阿斯利康、纽迪希亚、通用电气医疗荣登无锡市2022年度纳税百强榜单,其中阿斯利康位列无锡市纳税大户第一名。

  《关于加快发展新吴区生物制药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生物医药产业概貌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2022年共拥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42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家,销售超百亿元企业2家,形成了创新药物及制剂、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智慧医疗及健康服务等领域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创新药物及制剂领域集聚了阿斯利康、济煜山禾、罗益生物、纽迪希亚等龙头企业,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领域集聚了通用电气医疗、耐思生命、祥生医疗、三联生物等骨干企业,智慧医疗及健康服务领域集聚了曼荼罗、安利植物、启益医疗等高成长企业。同时,还集聚了创新链、供应链和服务链等一批优质企业,如凯思轩达医疗、九州通医药、观合检验、药明合联、合全药业等,积极打造多链协同、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2022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70亿元,同比增长17.6%,占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的53.6%,继续领跑全市。阿斯利康、纽迪希亚、通用电气医疗荣登无锡市2022年度纳税百强榜单,其中阿斯利康位列无锡市纳税大户第一名。

  二、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举措

  (一)建立工作体系

  成立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下设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小组,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和产业推进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建立专班会议、统计监测、考核督查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做好对生物医药集群发展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推进。

  (二)做好发展规划

  编制《无锡高新区关于推进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新格局,加速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编制《无锡高新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梳理形成重点项目推进、平台建设项目、量化考核指标等清单。

  (三)出台扶持政策

  制订出台《无锡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着重加强在原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高品质仿制药以及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等方面的创新扶持力度,并围绕人才队伍、金融资本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扶持举措。比如对新引入生物医药人才项目,参照“飞凤人才计划”升级版政策,进一步提升支持比例;对新招聘生物医药人才,给予安家费补贴,顶尖人才最高支持300万元;对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工作的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给予薪酬补贴;探索苏南自创区先行先试,对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比照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给予补贴。2022年进行了首次兑现,共计拨付1864万元,其中人才安家费、薪酬补贴拨付了538万元。

  (四)加大招商力度

  积极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专班2.0升级版,围绕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特医食品、消费医疗等重点领域,瞄准“链主型”企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各类企业总部以及产业生态公共服务平台等,面向全球全国持续招大引强。同时,坚持以商招商,引导区内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做好产业资源导入。今年以来,总投资1亿元的朗信医疗肿瘤介入诊疗器械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橙帆医药大分子创新药研发基地项目落地,首期规模50亿元的国风投生物科技(无锡)基金项目、配套基金规模1亿美金的锡创益世科QFLP生物医药基金及全球创新中心(无锡)等生物医药基金落户。

  (五)拓展产业空间

  按照“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龙头带动、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了以“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产业集聚区”为增长极、以“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科创城)创新基地、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空港)创新基地、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鸿山)创新基地”为驱动核、以阿斯利康、药明、通用医疗等若干龙头企业生态圈为支撑的“1+3+X”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我区产业空间承载能力。规划总占地面积超5000亩,目前累计已建成近2000亩。

  (六)共谋合作发展

  2019年博鳌论坛期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与阿斯利康宣布共建全球创新孵化平台I•Campus,通过打造落地运营、临床审批、商业拓展、资本运作等孵化和加速服务,提供一站式的企业赋能平台。经过三年多发展,已签约入驻近60多家企业,与2家姐妹园、6家国际化行业组织达成战略合作关系;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一期规模超22亿元)、产发国际生命科学园创新基金(规模1亿元)、高创基金(规模1亿元)等一批配套基金落地落实,服务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建设发展;相关载体创新园一期已基本完成环境焕新升级,二期正在全面建设阶段,预计2023年内竣工,三期正在方案设计阶段。

  (七)打造科创平台

  强力实施生物医药领域大院大所招引工程,与北大未来学院、江南大学、瑞金医院等形成战略合作,加快打造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瑞金长三角健康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有效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目前,北大长三角健康研究院已完成运营公司注册,团队人数已达30人,CMO项目、精准医学项目、灵长类平台项目等不同程度启动。特食与健康研究院一期工厂投用,已完成多条产线建设;引进人才24人,完成5项专利申请;为星鲨、每日的菌等多家企业提供研发生产服务;与巢生、连界创新达成孵化合作。瑞金长三角健康研究院已完成场地装修,正进行实验室的装修及设备采购。

  (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开展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在生物医药领域遴选一批知识产权引领型企业,实施分级扶持。挖掘知识产权金融价值,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工作,打造“知产+X”的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模式,全面提升专利转化应用水平。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宣讲、政策宣贯活动,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指导生物医药企业高质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产品和服务及时进行商标保护性注册,购买知识产权保险预防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开展专利竞争态势分析和海外预警分析;在药品、器械等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活动,营造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九)构建人才无忧环境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在生物医药人才(团队)的引进、激励、保障等方面多维度发力,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人才“一站式”体系。依托创新平台、校友会等人才资源,通过举办“太湖杯”双创大赛、“创响江苏”春风行动、“百企千才高校行”等品牌活动,组织实施生物医药人才实训,多层次集聚国内外生物医药人才队伍。强化对生物医药人才的政策支持,协助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团队)对上争取“太湖人才计划”等市级以上人才项目,贯彻落实“飞凤人才计划”以及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人才安家费、薪酬补贴条款实施,做好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提升人才服务,做优人才“安居优行”保障体系,升级改建人才公寓,开通“人才直通车”线路。落实“百人助千企”服务机制,举办人才专员培训班,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进园区”。持续完善高新区企业人才服务“融驿站”的政务服务功能,切实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米”。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开展产业政策修订。做好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兑现拨付的经验及不足总结,加快推进产业政策修订工作,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兑现的速度和便利度,真正让好政策发挥大作用。同时,立足近几年区内出现的新业态,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支持。

  二是继续优化人才服务。通过开展工作、生活状况调研走访,聚焦人才“急盼急需”问题,把握人才诉求,建立人才“关键小事”问题清单,为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是抓好科创平台建设。加快北大长三角健康研究院、特食与健康研究院、瑞金长三角健康研究院建设,在学科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提供坚实的创新支撑,培育重大原创成果,打造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策源地。

  四是强化知识产权工作部署。加快出台《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暨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围绕实施高质量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实施知识产权强保护工程等8大任务,推出33项重点举措,并将重点量化考核指标分解至各部门、园区街道,全力推进实施和督促考核。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科技局

     2023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