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0:42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 014032126/2023-02322 | 生成日期 | 2023-08-07 | 公开日期 | 2023-08-07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新吴区工信局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附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对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第17号提案的答复函 |
沈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推动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更多的行业 “隐形冠军”对于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畅通和提升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无锡高新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工作部署,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区主导战略,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注重自主创新,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推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良好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一、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情况
企业总数倍增。近两年,新认定各类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增长。目前,高新区历年累计获认各类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434家次,占全市比重22%。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7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3家,均居全市第一。
现代产业集聚。已获认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在6+2+X现代产业中,智能装备占比33%,集成电路占比16%,物联网数字产业占比11%,新材料占10%,新能源占比9%,生物医药占比8%,汽车零部件占比7%,高端软件数字创意占6%。平均从事细分领域11年,研发强度超过8%,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3项,超3成企业主导产品居全国细分市场第一。
上市步伐加快。2022年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3家(德科立、亿能电力、微导纳米),2023年上半年新增过会上市2家(日联科技、盛景微),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累计上市17家,其中,科创板9家,创业板5家,主板2家,北交所1家,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日联科技免聆讯无条件过会并上市,实现了无锡市历年来首发价格最高,一大批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列入上市后备企业。
发展质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高新区增强创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做强“6+2+X”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已占全部规上民营企业的40%,带动全区民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规上民营企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量比重,由3年前的不到1/4,提升到1/3,超亿元民营工业企业总数达254家。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着力营造浓发展氛围。举办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壮大政策宣讲会、智改数转赋能专精特新企业、知联护新专精特新知识产权保护活动等活动,覆盖企业600多家;组织60多位企业家参加市、区企业家高级研修班,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家才能;为180多名专精特新企业高管及人才免费体检,协调安排近40名专精特新企业高管子女上学,统计摸排26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用地厂房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发展所需土地厂房等要素保障。加大专精特新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典型企业发展经验、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等,在全区营造了专精特新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识显著增强。
二是着力加强精准辅导。深入实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计划》,建立完善千企升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及时将国家、省、市、区各级有关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申报及资金扶持政策要求传达企业,筛选梳理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邀请部省领导、专家从项目申报实际操作要点层面,开展一对一精准专题辅导,查漏补缺,助力企业提升申报成功率。上半年新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企业67家,获评33家,通过率近50%,居全市第一。
三是着力优化培育体系。强化平台支撑,做优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和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联盟,大力培育发展省市各类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优质资源,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良好产业生态,为企业开展智改数转、人才引进、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融资对接、产业配套、市场开拓、申报辅导等全方位服务。通过加强部门协同、区街园联动,优质第三方机构赋能,积极构建"政策+科创+资本+服务"多维培育体系,有效助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单项冠军产业链领航企业引育壮大、梯队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围绕“6+2+X”产业集群,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做大做强,力争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有力支撑全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优化工作体系。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效指标权重,调动街道园区积极性。完善区、街园联动,区专精特新联盟、专精特新产业基地等优质第三方服务机构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培育生态,加强对上争取,促进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深入实施区领导挂钩服务和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将专员服务延伸覆盖到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秉持“无难事 悉心办”的理念,着力优化企业服务,了解企业动态,为企业排忧解难,构建亲清关系,促进稳心留根发展。
二是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对标先进地区和兄弟市区,优化调整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政策,包括认定奖励额度、专精特新企业引进支持额度等,建议增加财政资金对民营经济项目预算额度,确保高新区对专精特新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与上述地区持平,使高新区在对专精特新项目的招引集聚方面不处于劣势。
三是进一步加大引育力度。围绕区6+2+X现代产业规划和工业强基,强链补链领域,发挥区街园专业招商、产业基金招商和龙头企业产业园项目孵化等各方面力量,大力招引有良好团队、有科技含量、有“拳头”产品的专精特新苗子项目,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擦亮高新区创新创业招牌,定期举办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典型企业创新成效宣传,打造高新区创业沃土品牌,增强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加强对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库企业动态管理,针对不同梯度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短板不足,量身制定差异化的培育提升措施,为企业提供规划清晰、科学合理的专精特新成长路径,助力优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四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支撑。牵线搭桥,支持企业与高校、央企、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创建产业创新联盟,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加大对存量规上企业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力度,提升规上民营企业发明专利覆盖率,指导专企业建立内部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技术研发布局,加强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申报辅导和法律服务。引导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三站三中心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研发体系,提升创新能力。
五是进一步强化载体保障。深入实施高新区工业载体、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厂房载体建设,在全区范围内持续推进“三优化三提升”工作,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破解发展空间制约,增强对专精特新项目落地及产业化的承载能力。建立优质企业供地制度性安排,加快规划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构建企业(项目)与产业载体的对接交流机制,解决供给和需求信息不对称问题。结合不同企业项目需求分类施策,采取先租后让的模式,及时保障供给。推动人才、土地、用能等资源要素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倾斜,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强。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