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江苏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时间:2023-05-09 14:06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3-01354 生成日期 2023-05-09 公开日期 2023-05-09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梅村街道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政策咨询
内容概述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大会提出的《关于江苏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江苏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各代表团进行了审查。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大会提出的《关于江苏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江苏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各代表团进行了审查。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2022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稳住经济基本盘,全省经济总体上保持了持续恢复、稳步提升、回稳向好的态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计划38个指标中,有31个指标超额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受世界变局加剧、疫情反复冲击、经济下行持续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7个指标未达年度目标。尽管经济增速低于年度目标,但下半年以来经济恢复势头明显,回升幅度居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前列,切实担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同时也要看到,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社会事业仍有短板和薄弱环节,一些领域存在风险隐患。对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应对。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23年计划草案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年度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积极可行。建议本次大会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江苏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江苏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振市场预期,扩大消费和投资,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着力采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针对性举措,保持稳增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坚定发展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汇聚全社会加快发展的强大动能。积极落实和对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释放政策叠加效应,持续增强市场活力。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大力营造便利消费的环境条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聚焦新消费群体,创造新消费场景,发展新消费模式,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有效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增强投资增长内生动力。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全社会投资的重要作用,加大重大项目投资,加快实施省“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守实体经济,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激发动能活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着力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的制高点,形成新的增长引擎。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积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更大力气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支持鼓励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形成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领先优势。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扎实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夯实经济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生产要素有效供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改革成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向科技人员倾斜的制度,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以制度性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各类开放载体转型升级,实现全球范围高端生产要素在我省的快速集聚。全力支持省内企业稳订单开拓国际市场,为全球企业来苏投资兴业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协调发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加大支持力度,真正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使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提高“民生七有”水平,切实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精准办好民生实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加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农民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五、积极应对防范各类风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科学、精准、高效抓好疫情防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确保能源安全。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抓细抓实大型企业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帮助重点房企和建筑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矛盾,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建筑业向基础设施领域转型。毫不松懈推进安全生产等各领域安全工作,牢牢掌握安全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