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区司法局2021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2-01-10 15:45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2-00172 生成日期 2022-01-10 公开日期 2022-01-10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新吴区司法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今年以来,新吴区司法局在省厅、市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抓住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这一契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化法治新吴建设、提升法治惠民质效,全链联动、全员上阵、全域覆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新吴区司法局在省厅、市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抓住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这一契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化法治新吴建设、提升法治惠民质效全链联动、全员上阵、全域覆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立足本职,以更实的举措保障中心大局。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梳理事项清单,规范工作流程制作格式文书完善承诺机制。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法律服务需求,重点分析行业生产经营易发多发法律问题,高效、高质量提出风险防范处置建议,帮助规避经营和防控风险,今年以来开展法治体检企业537家,排查出企业法律风险漏洞56处,提出建设性法律意见391条。提档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法律服务举措,依托中心和7个园区法律服务联系点,派驻律师定时定点坐班,受理企业法律需求,为企业运营、上市、重组等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今年以来中心共接待企业来访咨询121次,电话咨询323次, “新吴企业法护航”小程序累计注册企业1079家,线上咨询2593次,线上线下联动组织培训56场,瑞莱律师事务所参与“一带一路”埃塞尔比亚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建设,设立物联网、电子新材料产业链法律服务中心,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甄选46名各领域优秀律师组建人才库,负责产业链法律服务的方案制定、产品研究、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工作。针对小微(初创)企业,推出11项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项目和法律服务标准;围绕知识产权编制《新吴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应对指南》、各类合同范本及维权操作指引,依托律师事务所非诉分中心,办结知识产权类调解案件71个。

  二、笃行实干,以更深的认识推进法治建设。有序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法治新吴建设规划(2021-2025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法治新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确定19个重点项目重点推动实施。开展基层援法议事活动,报送“援法议事”村(社区)64个。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发布2021年度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推动落实全流程法定程序;完善区、街两级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今年以来审核区政府、街道办事处重大决策和行政文件、文书63份,重大招商项目协议30份,参与处理房屋征收、信访复查等各类涉法事务52件。切实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执法队伍管理,为198人新申办行政执法证;制定年度执法监督计划,对全区27家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全覆盖,对50份案卷开展评审,查出问题28个,跟踪整改到位。试点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在综保区选聘执法监督员21名;配合开展街道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制发《新吴区6个街道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详细目录清单》,加强街道行政执法指导,下发《无锡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指导规范(试行)》,推动街道规范化开展行政执法。扎实开展行政复议应诉,共收到复议申请50件,结案50(含上期结转7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30件,审结13件;落实复议监督职能,纠错8件,制发复议意见书、建议书10件。推动行政复议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开展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会2次,组织各部门业务培训2次,开展企业走访3家,为企业答疑解惑,有效预防行政争议发生。

  三、谋篇布局,以更高的标准开启普法新征程。纵深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制印《2021年新吴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021年新吴区机关部门(单位)月度普法项目清单》,推进“三单一书”工作机制,指导协调各部门、街道、村(社区)开展覆盖广泛的疫情防控、“春风行动”“农民工学法周”等专题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大力开展重点人员学法,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议开展集中学法11次,组织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5118人,组织旁听庭审2100余人;抓好青少年学法,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身保护等专题法治讲座15场次,8场次;开展法治剧本杀、“我与民法典”主题漫画创作“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13场,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普法效果。开展民法典宣传,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香梅法治说”线上直播等主题宣传30场次,深入社区、企业开展专题讲座16场次;在梅村街道二胡文化园、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等地搭建民法典宣传平台,采用“宣讲员+辅导员”双师模式,引导群众互动交流;将民法典纳入“互联网·无人律所”法律知识储备库,升级语音交互功能,打造移动互联网普法平台。全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打造法治文化阵地,融合当地文化特色建成宪法、青少年等规模化法治主题公园(广场)32个,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广场、民法典主题广场正在筹划中;推出“新吴小司说法律”“小新小吴说反诈”“轻松普法100秒”等系列普法微视频31部,其中《民法典 解疑难》在省委政法委、省法宣办、法学会、广电总台联合举办的《“剧”说民法典》普法短视频征集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回应期待,以更大的干劲提升服务质效。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模式运用到公共法律服务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入网格,积极参与“服务零距离,政法进社区”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589人次参加,解答群众咨询405个。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有效落地实施,统一顾问协议,明确服务标准,加强规范管理,今年以来全区法律顾问为村(社区)居委决策提供法律意见159次,举办法治培训48场。推进“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施“法律明白人”挖掘培育工程,遴选出663名“法律明白人”队伍,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培训8次提升业务能力,今年以来,“法律明白人”开展普法宣传258次,调解矛盾纠纷463件,收集法律意见24条。开展“法润民生·拓展工程”法律援助活动,推进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负面清单”落地,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领域事项纳入援助范围,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96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50%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专项活动,组织14名机关干警下沉基层,服务群众,开展“五走进、五必访”计236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约143人次;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方式,委托律师每周两天在村(社区)“坐堂办公”,目前累计编发法治宣传案例5100多个,提供现场法律咨询1265次,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205个。

  、稳字当头,以更高的效率维护社会稳定。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基层基础,开展司法所分类建设,对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依托区、街、村(社区)三级调委会规范构建三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8个,实施“堡垒+品牌调解室”工程,建立10个品牌调解室,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打造“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提升纠纷化解效率,深化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延伸服务网络,完善非诉中心、对接调解室,优化调解队伍,择优新聘20名专职调解员;开展“智慧调解”,依托“苏解纷”等线上平台,打造统一调度、集中管控、上下联动的集成平台,今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10830件,群体性纠纷39件涉及981人,调解成功率98%加大特殊人群管控力度,目前社区矫正对象224名,今年入矫209名,解矫208名,安置帮教对象675名,后续照管对象52名。严格落实社矫对象日常教育监管,创新“红黄榜”管理模式,对入红榜人员给予优先推荐就业等奖励,对入黄榜人员调升管理等级,有效提升改造积极性;加强心理辅导,以规范化评估、个性化矫治、小班化团辅、数字化场景应用四个全覆盖模式提供“全程式”心理服务,引导特殊人群顺利融入社会提高特殊人群帮扶质效,联合劳动、民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建立就业帮教基地2个,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依托爱心企业帮助解决就业,累计开展专题招聘5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20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120次,安置就业79人。

  六、学思践悟,以更严的要求锤炼作风能力。慎终如始开展队伍教育整顿。紧紧围绕“四项任务”、“三个环节”要求,将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注重打牢“学”的基础作用,筑牢政治忠诚,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动真碰硬查纠整改,全面突出“改”,综合运用自查自纠、组织查处等手段,排查发现问题60人次,明确整改措施、时限,压实整改责任;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统一,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制发提升工作质量、规范工作制度等文件20项,有效巩固教育整顿成果,促进长治长效。持之以恒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与教育整顿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把准学习方向,强化制度保障,落实全员学习,通过书记上党课、聆听专题讲座、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一以贯之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学习型党组织加强理论武装,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贯彻落实,管好意识形态主阵地;积极发挥机关党委、律师行业党委组织领导作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常态化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反腐倡廉教育,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从政纪律,打造出一支敢打硬战、作风优良、绝对忠诚的司法行政队伍。

  七、存在的问题及明年打算

  今年以来,我局跟省厅、市局工作步伐,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步,但对标新形势下法治建设目标和群众的期待需求还有差距:一是法治意识有待加强。未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来处理行政事务,执法人员执法规范意识不强,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二是法律服务方式有待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更多停留在线下讲座、广场咨询等传统手段上,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和需求度不高。二是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切实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为新吴区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全冠军”、争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提供坚强法治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中心为上,释放护航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持有力的法治保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污染治理法治研究,依法依规做好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审查;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健全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难点堵点,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着力丰富法治供给,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平台,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不断拓展法律服务深度和广度,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活动,紧贴双招双引、产业转型等工作中心,围绕物联网、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项目和太湖湾科创带、“一带一路”等建设,研创法律服务产品,打造法治服务品牌项目,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着力提供惠民保障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围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污染防治、法律扶贫等工作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法律扶贫”、“法治讲堂”等活动,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和司法行政惠民实事项目,推出一揽子惠民举措。

  坚持统领为纲构建依法治区新局面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主线,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工作。完善依法治区体系架构充分发挥依法治区“一办三组”职责,统筹部门联动,推动执法、司法、守法普法三个协调小组在各自领域发挥协调衔接作用。探索法治议事协调机构向镇街延伸,推动各街道成立依法治街道构建党委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全面依法治街工作体系。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干部教育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区委讲师团、党校、高校等优势,通过开展法治讲堂、学习会、报告会、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实现学习培训全覆盖。依托法治宣传阵地,围绕党员干部工作实际和群众关注热点焦点着力增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思想性,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进群众、深入人心。深化法治建设责任考核强化“关键少数”领导力,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领导干部任前考法、日常学法、年度述法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瞄准法治考核,利用好群众法治满意度测评、法治建设监测评价等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责任落地落实。

  (三)坚持规范为先打造依法行政新格局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为引领,聚焦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着力规范依法制规、依法决策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评估清理等制度,完善街道合法性审查机制,深入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制规。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全过程记录、档案管理、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工作机制,规范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全流程;加强工作指导,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执法监督,开展执法资格考试、案卷评查、执法检查,持续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制定“三张清单”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深化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加大行政执法规范指导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整合工作职责,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人员、经费、设施等工作保障,强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健全集体讨论、繁简分流等案件审理机制,确保改革后的行政复议工作流程通畅、运行高效,切实发挥行政复议监督功能

  坚持人民为本建立法律服务新高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满意度推进法律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加大司法行政职能、资源整合,提档、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织密线下网络,完善线上平台,促进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畅通沟通渠道,探索建立法律服务事项清单和标准;依托科技手段,深化“智慧法务”建设,加大“无人律所”岗亭、“智慧小司”机器人等设施设备投放力度,打通公共法律最后一公里推进法律服务全网格运行优化村(社区)法律顾问选聘管理机制,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质效;深化“三官一律”进网格,推动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入网格,实现法律服务事项网格申请、网格办理,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治理精准度和实效性深化法援惠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负面清单试点工作,完善基层站点建设,推动法援调解、复议、涉法涉诉信访等工作有效衔接,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五)坚持信仰为基塑造普法依法治理新亮点启动“八五”普法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单位)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治理新格局。当前“八五”普法规划已在征求意见建议中,下一步将提请政务常务会审议。健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紧抓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从业人员等重点对象,分级分类开展民法典等国家基本法律宣传完善以案释法制度,推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实时普法,实行公民终生法治教育,持续提升法治素养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挖掘吴文化、太湖、古运河等本地元素,打造更多集法治、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精品法治文化公园阵地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契机广泛开展法治书画摄影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故事会、法治情景剧表演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治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持续优化基层普法治理。大力开展全国和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动态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基层“援法议事”活动“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管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纵深发展。

  (六)坚持稳定为重强化平安建设新阵地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夯实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为“主干”的大调解体系,规范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深化访调对接、公调对接等工作机制,着眼防范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加大重点时节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建立健全司法行政参与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善后处置法律服务机制,打造社会矛盾风险预警、防范、处置、引导的全周期链条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依托区、街两级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打造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矛盾化解多元化解平台,全面推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对接融合,规范调解工作机制,健全源头排查调处、工作联动协调、效力衔接保障等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整体效能。加强特殊人群教育稳控,推动各街道社区矫正委员会全覆盖设立大力推广“智慧矫正”, 建成“智慧矫正中心”和1个社区矫正分中心,全面推行依法矫治、精准矫治、智慧矫治、协同矫治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有效衔接落实创新安置帮教手段,完善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推进损害修复工程,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帮教机制,形成具有新吴特色的帮教基地模式,不断提升教育矫治帮扶和后续照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