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15 11:11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 014032126/2021-01533 | 生成日期 | 2021-07-15 | 公开日期 | 2021-07-15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新吴区司法局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附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今年以来,新吴区司法局牢牢抓住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这一契机,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提升法治惠民质效为落脚点,深化法治新吴建设实践为着力点,全链联动、全员上阵、全域覆盖,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
今年以来,新吴区司法局牢牢抓住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这一契机,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提升法治惠民质效为落脚点,深化法治新吴建设实践为着力点,全链联动、全员上阵、全域覆盖,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学深悟透,把稳政治忠诚“方向盘”。一是高标准开展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发工作实施方案、阶段性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四项学习教育,围绕重点学习任务和内容,充分利用线上平台,采用集中学习和每日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读原文与写心得相结合,做到全员学、全面学,确保学习入脑入心取得实效。严肃做好查纠整改,围绕“六大顽瘴痼疾”,结合司法行政职能特点,将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社区矫正执行、违反工作和廉洁纪律等方面问题作为整治重点,通过自查自纠、谈心谈话、案件交叉评查、民主生活会、专项整治等举措,在作风不够硬、违反工作纪律、廉洁纪律等方面,共排查发现问题60人次,制定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时限,压实整改责任;制发提升工作质量、规范工作制度等文件8项,有效巩固教育整顿成果,促进长治长效。二是高要求开展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建立信息报送、定点联系等工作制度。扎实开展专项治理,采取开讲座、看宣传片、参观纪念馆等形式,对律师党员进行政治教育、警示教育和先进典型教育;着力开展自查自纠,通过查阅律所问题清单、投诉查处台账、与法院检察院信息核对等方式,对自查核查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目前未发现律师违法违规线索。三是高效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专项治理。围绕社区矫正工作全流程执法环节进行集中排查,对社区矫正案件开展自查自纠、交叉评查,制定案件评查清单,共发现7项问题涉及105件案件;抓好问题整改,对社矫工作人员加强教育,明确整改时间表,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堵住风险漏洞。
二、谋篇布局,绘制法治建设“路线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向各部门、街道征集2021年度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制定项目清单,推动落实法定程序;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梳理事项清单,规范工作流程;开展基层援法议事活动,制发工作方案,召开联络员会议进行部署,报送“援法议事”村(社区)64个。认真履行合法性审核职责,今年以来共审核管委会和区政府出台的行政决策和行政文件、文书27份;审核重大招商项目协议18份;参与处理房屋征收、信访复查等各类涉法事务22件;开展涉及长江流域保护、行政处罚内容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切实强化执法监督职责,制发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执法证年审、补办工作,为198人新申办行政执法证件;探索试点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开展前期调研走访,拟在综保区选聘执法监督员;配合开展街道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起草《新吴区6个街道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详细目录清单》,做好赋权部门与街道的协调沟通工作。扎实开展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共收到复议申请14件,已结案13件(含上年度结转7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15件,审结5件;落实复议监督职能,纠错9件,制发复议意见书、建议书2件。完善行政争议调解机制,创新“全流程跟踪调解法”,通过调解撤回复议案件1件。组织行政复议委员会开展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会2次,深入开展“走基层、促发展”活动,走访企业3家,围绕规划调整、政策兑现、行政执法等内容为企业答疑解惑,有效预防行政争议的发生。
三、理念指引,遵循服务群众“总基调”。着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深化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四进四送”活动,依托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和7个园区法律服务联系点,派驻律师定时定点坐班,走进企业开设“法治服务门诊”,开展企业走访、法治体检258家,提供建设性法律意见89条。开展“点对点式”普法,聚焦企业法治需求,开展专题法治讲座12场,服务企业员工1200人次。强化基层法律服务,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有效落地实施,统一顾问协议,明确服务标准,加强法律顾问规范管理和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全区法律顾问为村(社区)居委决策提供法律意见96次,参与民事经济活动178件,开展普法宣传145场次,举办法治培训29期,参与矛盾纠纷调处139件,为76家村(社区)辖区企业进行了法治体检;开展“法援惠民生 拓展工程”系列活动,依托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站,构建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网络,上半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5件,其中刑事案件80件。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专项活动,组织14名机关干警下沉基层,服务群众,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约143人次;开展“五走进”“五必访”数共计198次。结合公共法律服务“六进活动”,进企业开展法治宣讲6场,服务群众1500人次,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5场,服务群众1100余人次,走进社区开展法治讲座6场,服务群众约300人次。结合“政法进社区 服务零距离”活动,每周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下沉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和解答,解答群众咨询280个,已实现全区105个社区全覆盖。
四、抬升标尺,打造普法惠民“新高地”。大力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制印《2021年新吴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021年新吴区机关部门(单位)月度普法项目清单》,推进“三单一书”工作机制,指导协调各部门、街道、村(社区)开展覆盖广泛的疫情防控、“春风行动”“农民工学法周”等专题宣传活动100余场次。全面开展民法典宣传,通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送关爱·送法律·送文化”“香梅法治说”线上直播等活动开展民法典宣传28场次,深入社区、企业开展专题讲座12场次;面向青少年开展“我与民法典”主题漫画创作活动;在梅村街道二胡文化园、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等地搭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平台,采用“宣讲员+辅导员”的“双师”模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提升宣传效果。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纳入“互联网·无人律所”法律知识储备库,升级语音交互功能,打造移动互联网普法平台。全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打造彰显吴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梅村街道“梅里法治文化小镇”建成投用,鸿山街道“鸿山法治旅游小镇”即将建成,江苏省首家社区型国家安全教育馆在梅村揭牌,新吴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在新洲小学揭牌。积极开展线上普法,依托“法润新吴”微信公众号发布普法文章138篇,发动法律顾问在全区105个“法润民生”微信群每日发布法律资讯;制作4部普法微动漫视频,在全区15块法治宣传电子屏和社区电子屏循环展播,其中《民法典 解疑难》在江苏省广电总台联合省委政法委、省法宣办、省法学会共同推出的《“剧”说民法典》普法短视频征集活动,荣获三等奖。
五、夯实基础,巩固稳定发展“压舱石”。规范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全面建成区、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在105个村(社区)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室;升级建设两诉服务中心,新增20名编外辅助人员作为专职调解员;实施“堡垒调解室”工程,建设“堡垒型+服务型”人民调解组织,建立“禾木坊”、“春访永和”等10个品牌调解室。健全矛盾纠纷防控制度,落实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坚持横向与纵向、定期与集中、普遍与重点相结合,在村(社区)、街道、区分别落实日报、半月报、月报制度;针对敏感时期,实行重点排查、跟踪监控、及时调处;做好重点信访涉访稳定工作,在信访中心建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完善人民调解与公安、法院对接机制,派驻调解工作室,延伸调解网络,今年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2675件,成功率98.5%。加强特殊人群管控,目前全区社区矫正对象 231名,安置帮教对象788名,后续照管对象53名。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四防”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拉网式”排查,抓好重点人员滚动摸排管控,针对隐患问题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定期督查通报,确保责任落实。创新管理方式方法,采用“红黄榜”模式,对入红榜人员给予优先推荐就业等奖励,对入黄榜人员调整管理等级,纳入重点管理对象,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对象改造积极性。联系区检察院开展私营企业主社矫对象外出准假事由范围调研,着力解决对外出准假事由掌握标准不统一的实际困难,为私营企业主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提供便利。深入开展特殊人群教育帮扶,开展就业帮扶,加强与民政、劳动等部门沟通协调,开设就业指导班,为困难特殊人群提供56个就业岗位;开展走访慰问困难特殊人群活动,先后为8名特殊人群申请救助金1万余元,积极开展“护苗”活动,为特殊人群特困家庭发放助学金8000元,赠送书包25个、书籍2300本、学习文具80套;发放钱物折3万余元。
下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考核目标和上级部署要求,把准新形势,展现新作为,巩固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起好步。
一是围绕绩效考核做文章,力求新突破。围绕省厅、市局和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绩效考核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动员全系统全面分析工作现状,明确工作目标,梳理工作强弱项,制定工作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制定工作方案,着力巩固强项,补足弱项,全面提升工作质效。
二是围绕教育整顿成果做文章,力求新成效。进一步强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坚持长效学习不松懈,不断激发自查自纠内力,提升顽瘴痼疾整治效力,将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与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质效结合起来,继续在队伍建设、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出新招,切实将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促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发展的实际成果。
三是围绕推进依法治区做文章,力求新进展。充分履行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筹划召开全区依法治区工作会议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推动法治惠民实事工程落地落实;开展重点领域执法检查,探索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监督机制建立落实;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委员会长效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案件研讨和能力提升培训,推动行政部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四是围绕服务供给做文章,力求新成绩。积极开展企业法律服务,借助律师资源,拓展企业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开设专题讲座、提供法治体检等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探索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强化法律服务“全科医生”配备,推行“定期坐诊”。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与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深入融合,以需求为导向,加大法律服务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五是围绕社会稳定做文章,力求新成果。以“现代智能、功能齐全、分工明确、流转顺畅”为目标,加快两诉中心建设进度;开展大型司法所建设,加大对人财务的支撑,夯实司法行政工作根基。加强特殊人群管控,推进“三三”工作模式落实落地,切实发挥社区矫正委员会作用,建立健全委员会长效化工作机制,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