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新区(新吴区)行政审批局2019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打算

时间:2020-04-21 14:22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0-00492 生成日期 2020-04-21 公开日期 2020-04-21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行政审批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今年以来,区行政审批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围绕全市 “宽放、善管、优服”的工作布局,以“扩面、提速、升级”为工作主线,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发挥区政合一体制优势,发挥先行先试效应,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集中力量突破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攻坚“3550”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区行政审批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围绕全市 “宽放、善管、优服”的工作布局,以“扩面、提速、升级”为工作主线,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发挥区政合一体制优势,发挥先行先试效应,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集中力量突破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攻坚“3550”提档升级,完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不见面审批”、“证照分离”和“证照联办”、 “互联网+监管”等改革,着力解决难点、痛点和堵点,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和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状。

  一、2019年度工作总结

  (一)创新突破重点改革任务

  1.“放管服”改革工作机制全面形成。印发《关于成立区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通知》(锡新办﹝2019﹞16号),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协调小组”,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   

  2.开发区赋权取得重要突破。全力做好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承接,放大“区政合一”体制优势,会同各部门积极主动对上沟通争取,认真对照赋权清单,推动赋权事项承接。截至目前,市赋权清单综合承接率达75%,与今年6月底职能转隶前相比,综合承接率提升19个百分点,新增市级管理权38项,大大领先于本市其他国家级开发区。

  3.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持续深化。结合机构改革,完成第三批14个事项划转,各项转隶工作平稳有序、按期完成。至此,7个职能部门的69项事项划转至区行政审批局集中审批,由原来的10个部门14枚印章简化为一个部门一枚印章。

  4.“不见面审批”领跑全市。先后完成不见面审批扩面、AI审批试运行、零距离审批试点等创新型审批功能开发。新增住建、文化、体育等11个复杂审批事项实现全程“不见面”,区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占比99.6%。市政类、城管类网上“不见面审批”模式在全市推广应用,排水类AI审批新模式上线运行,制订《新吴区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入选“无锡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百优案例”。

  (二)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1.体系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按照《关于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体系一体运行提升建设水平的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关于加强新吴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

  2.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率先启动。在全市率先制定印发实施方案,投入2000万元启动全区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工作,编制首批进驻为民服务中心事项清单,打造“15分钟政务便民服务圈”。目前,硕放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另有3个街道改造工作接近尾声。到2020年6月前,所有街道中心完成改扩建并投入使用。

  3. “一件事”改革全面铺开。以企业和群众眼中的“一件事”为标准,选择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高频事项,对涉及的部门、办理的层级和审批的环节进行梳理,对跨部门跨行业事项,通过“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等手段进行突破,重构办事流程和业务流程,并公布第一批30项“一件事”清单。

  4.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严格落实“好差评”、“九公开”、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切实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推进落实全区“互联网+监管”工作,推动监管事项实时认领和监管信息动态管理,加强审管联动,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主动担当作为,妥善解决“被股东”、“被表决”、“假地址”等群众“揪心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常态化参与政务服务工作。

  (三)扎实做好审批服务工作

  1.开办企业实现一门办结。完善市场准入综合窗,协调税务、银行入驻区中心,打造企业登记全流程“闭环”。推广使用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落实“证照分离”和“证照联办”,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梳理完成第二批6个证照联办事项。目前新开办企业注册登记由12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全年新注册企业6505家。

  2.工程建设审批驶入快车道。推出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直通车”,通过并联审批、容缺预审、专业代办等创新举措,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个性化+定制化”审批服务。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所需材料精简60%,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仅为法定时限的8%。今年以来,“直通车”已服务重大项目41个,总投资233.9亿元,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所需材料精简60%,全流程审批时长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仅为法定时限的8%。全年完成发改类审批1116项,涉及总投资835.7亿元,发放施工许可证206张。

  3. “12345”热线服务率先全市。5月全市首个《作风面对面》社区工作站在我区新安街道净湖社区正式挂牌,7月全区6个街道全部建立《作风面对面》社区工作站。完成区《作风面对面》3次电台直播和1次电视直播工作。充分发挥12345热线“服务员、侦查员、参谋员”作用,建立预警预处机制,协调区政法委、区应急办、各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关注、稳妥处置、消除隐患,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创办每周一次的《热线专报》,围绕安全生产、民生诉求等热点问题,及时整理上报区党政主要领导,屡次获党政主要领导批示。

  4.公共资源交易功能实现全覆盖。交易类型涵盖建设工程招投标、微型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水利工程等领域。在全市率先使用“三合一”综合评估法、全流程电子化EPC招标、网上招投标7.0系统,自主研发保证金收退平台,保证金收退流程由原来的60天压缩到10天。全年“中心”共计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294宗,交易金额155.2亿元。其中,建设工程公开招标项目交易365宗,交易金额121.11亿元,交易量、交易额稳居全市各板块首位,占全市建设工程交易总量的49%(江阴、宜兴除外),稳居全市各板块首位,再创历史新高。

  二、明年工作打算

  2020年,我局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精神结合起来,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研究新形势新任务,聚焦对接世行标准,对标京沪经验,围绕企业、项目、个人3个全生命周期,坚持“强优势、补短板、创特色、树品牌”工作主线,努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城市的先导区、政务服务模范区,创造更多政务服务好经验好做法,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一)突出党建引领,激发活力强担当

  1.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坚持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系统结合,同步研究、同步安排、同步落实,在更多党媒党刊等自媒体、新媒体宣传我区政务服务工作亮点;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彰显先进基层党组织风范,扎实开展创优争先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充分发挥用好群团组织的凝聚作用。

  2.强化班子建设。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分党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推进局《“三重一大”决策清单式管理办法》走深走实,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规范决策;不断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报批制度,把规模企业的注册登记、重大项目的审批、重点项目的招投标等逐步纳入决策范围;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安全生产等工作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强化党对全面工作的领导地位。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全局干部梯队建设,不断规范提升选人用人工作水平。

  (二)聚焦争先进位,集成创新树品牌

  借鉴国内先进做法,系统梳理我区在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许可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精准发力,推动我区营商环境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1.探索“办照即营业”,打造企业开办品牌。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第四批行政权力事项划转,结合“一件事”服务要求,出台第三批证照联办事项。大力推进个体户批量全程电子化登记,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加大电子营业执照发放力度,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一城通用”,扩大电子营业执照部门跨领域综合应用范围,将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到“证照联办”,并逐步实现凭电子营业执照办理刻章、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社保、公积金等企业开办事项,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常态化。

  2.探索“拿地即开工”,打造项目审批品牌。贯彻落实《无锡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水电气外线接入工程一门通审、全程网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限时联合竣工验收,提升“项目审批直通车”服务能力,把新增用地科技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纳入“项目审批直通”服务范围,组织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和项目分类流程,研究告知承诺提供容缺审批办法,力争比市定5678目标再提速20%以上,实现施工许可阶段在10个工作日完成常态化。

  (三)聚焦改革发展,扩面升级补短板

  发挥好区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深入推进“好差评”、 “一件事”、开发区赋权承接、“不见面审批”等改革任务。

  1.落实“好差评”制度,助推“一件事”一次办好。贯彻落实国办《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国办发〔2019〕51号),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开展“好差评”,线上线下全面融合,评价器和扫码评并行,力争好评率全市领先。继续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构建“一件事”网上办理模型,推动线上“一张网、不见面”,线下“最多跑一次”。2020年底前逐步推出企业、项目、个人3个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清单和各类法人事项在移动端的办理,在区级政务服务大厅和不动产登记分中心建立“一件事”受理专窗。

  2.巩固审改成果,扩大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效应。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再推动划转一批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以及民生领域相关事项至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力争实现“1120”改革新目标;推动开发区赋权“应接尽接”,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协调推进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与市主管部门沟通,推动赋权落地,确保直报事项100%承接;持续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拓展“不见面审批(服务)”范围,整合各部门“不见面”成熟应用,依托自助设备,开设24小时不见面审批服务网点。加大“互联网+监管”工作推进力度,完成对接国家一体化平台。

  (四)聚焦便民高效,引领示范创特色

  坚守“为人民服务”宗旨,以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为根本追求,全面推进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整体品质。

  1.打造政务服务“便民方舟”。在2020年4月完成全区6个街道的为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投入使用,结合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向街道赋权下放一批事项。在此基础上,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基本方针,重点突破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出既符合村(居)实情,也能够满足企业群众基本需求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加强业务指导,细化事项清单,推进村(居)利用“全科社工”,建立“全科窗口”,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百米”。

  2.提升政务服务“优秀品质”。深化“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动“一网通办”,探索事项“全域办理”模式,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并用好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严格规范政务服务办事、督查、监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全面实现分类“一窗受理”;在区级政务服务大厅和有条件的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建设“7*24小时自助服务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区”,打造智能化、智慧化服务大厅,探索在专业园区设立政务服务工作站。

  (五)聚焦标准规范,平台融合强优势

  加快行政审批、资源交易与政务热线的深度融合,围绕“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构建信息化规范平台体系,完善“12345”平台服务数据标准,服务政府决策。

  1.提升“四员”能力,打造热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12345”热线听民声、解难题、明责任、出对策能力,当好充分收集民声民意,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社情民意的“侦查员”;当好为民解决难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的“服务员”;当好穿针引线、搭桥铺路,促使各部门形成为民解忧合力的“协调员”;当好预警预判、提供对策,助力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发挥好支撑作用的“参谋员”。

  2.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打造交易平台品牌。全面开展“互联网+招投标”,推广 “不见面”开标和EPC招标新模式,推动全区公共资源交易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面推广投标保证金“虚拟账户”, 简化保证金入库流程和手续,实施工程交易服务收费“不见面”,推进政府集中采购电子化招投标;推动农村产权交易纳入区级交易平台实施交易;完善招投标异议受理与处理机制,加强招投标领域双随机检查,严肃查处排斥和限制潜在投标人的行为,有效遏制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提前高标准规划公共资源交易新场地。

  3.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数字政务品牌。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优化政务服务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和应用体系,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全面优化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各政务服务系统的集成和对接,进一步推动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向街道、社区延伸,建设纵向贯通、横向协同、上接国家、覆盖全区的数字政务服务体系。分阶段、分步骤推进 “一件事”在线网办、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AI无人审批,通过成果复制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根据省、市要求,围绕建设覆盖全市电子印章系统及数字证书认证系统,规范电子印章制发、管理、验证等工作,推进电子证照集约化制作和管理,逐步实现业务办结时同步签发电子证照。切实增强“互联网+监管”能力,实现审批更简、监管更严、服务更优。提高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安全预警、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