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争渡”——对话高新区 > 正文

《“争渡”——对话高新区》第五期 | “第三只眼”下的高新区

发布时间:2018-12-05 10:01      来源:新吴区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     

  

    

  本期嘉宾

  前无锡经济广播电台记者          田野

  无锡日报经济报道部主任          钱英洁

  无锡广播电视台记者                 孙炎

  主持人:

  无锡微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彤

  开拓——不畏浮云遮望眼

  26年来,无数的人在无锡高新区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其中就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媒体人,他们见证、记录着高新区的发展。一篇篇报道,一幅幅画面,都映射出高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提起在高新区的那些岁月,他们感慨万千。

  田野:当时管委会的所在地是旺庄镇,汉江路5号是高新区起步的地方,那时候就是简单的绿化草坪和一根旗杆。第一眼就是一个大车间,不同的是里面不是放的机器,也不是操作工人在作业,而是放着办公桌。 

  钱英洁:我记得那时候报道最多的稿子就是各种签约、奠基、会见…到后来就有点发愁了:稿子怎么写?经常是前一天刚写过,过一两天又有类似的新闻,这就需要我们去找角度、听特点。

  田野:当时管委会的周围都是阡陌纵横的田野,零星的有几家乡镇,很冷清。我当时就想,要从眼前的乡野变成高新区,那得需要多少年,可是你看,没过多久高新区就彻底变样了。

  钱英洁:我到高新区时,刚生完小孩,重新回到记者岗位上,对我和记者站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现在我女儿也已经18岁了,想想看她从呱呱坠地的小婴儿长这么大,高新区也一样,从刚刚起步到现在的壮年期,真的是有很多的故事。

  引智—— 缔造发展之路

  田野:基础设施建设好以后,我们就要把外资引进来,这个时期招商引资就是主旋律。他们那个时候的状态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发条上得特别紧,真的是有一种激情燃烧的感觉。

  创新——沿袭文化内核

  无锡高新区目前的经济总量是全市第二大板块,创新、奋进是高新区的文化基因和底蕴,也是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不竭动力。能亲临高新区发展,目睹高新区变迁,在媒体人眼中,有数不尽的缘由,而一个“新”字涵盖了一切的道理所在。

  田野:很多新科技、新理念,还有国家级的新闻大奖都出自无锡高新区,所以这里也是媒体聚焦的热点板块。概括一下,就是敏锐的洞察,果断的决策,创新的意识,争先的行动。

  孙炎:我们知道锡商具有能吃苦、坚韧、敢做敢当、敢于尝试的特征。之前人们眼中的民营企业家,是土包子、泥腿子,但是他们在无锡高新区这样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地方,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成为了全国、全省的领跑企业。我觉得这也是无锡高新区独特的魅力所在。

  如今的高新区,承载着不仅仅是一代引路人的梦想,更承载着国家使命。他,正朝着更强、更富、更美、更高的目标,大步向前,勇立潮头。同时,作为一代代媒体人,感同身受。

  田野:把一个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向着把高新区建设得更好更快的目标前进。

  孙炎:通过亲商重商,让外资企业从最早的加工贸易变成总部经济,这足以体现高新区的招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吸引。

  钱英洁:那时候招商引资是关键词,招引进来更多的是外资企业,现在则是本土的科技创新力量在迅速发展壮大。 

  26年来,他们用专业的眼光、独到的视角、丰富的文字,记录、诠释和传播了高新区的茁壮成长,其中饱含的深情和深刻的回忆,更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他们和高新区的故事,更是高新区发展的缩影,在采访的岁月中,他们一同和高新区成长着。

下期预告

  从制造高地到生态宜居的科技新城,无锡高新区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要给无锡高新区改革开放这26年描绘一幅画卷,“民生”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12月6日

《幸福感,从“小”而来》

无锡高新区在线、无锡观察

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