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新吴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正式发布!

时间:2022-09-09 14:50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2-02596 生成日期 2022-09-09 公开日期 2022-09-09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新吴区教育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高新区(新吴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正式发布!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力争在2-3年时间里,全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三个不断提升”,在全市教育高质量考核中保持前2位,争创无锡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一区”;在全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水平保持领先,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达成度走在全省城区前列;全面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一、教育资源扩面提标行动

  (一)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对照15所中小学、23所幼儿园建设目标,研究制定《新吴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三年计划》,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缓解入学压力和矛盾,实现“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二)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深入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基本实现所有幼儿园规模适度,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8%左右;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一贯制学校规模不超2500人。

  (三) 提升智慧校园水平。三年内,实现市级智慧校园比例达到100%,创成省级示范校2所以上;创建市、区“未来学习创新基地”学校50所;创成全国“基于教与学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和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

  二、学校品牌亮化提级行动

  (一) 全面打造优质学校。深化新吴区优质教育“六大核心圈”建设,建强梅村高中空港分校、上海世外附属学校、新吴实验中学等品牌学校,以街道片区为单位打造中小幼学段“叫得响”“社会认可度高”的学校至少各1所,全区总数达18所以上。

  (二) 深化拓展合作办学。在前期引进上海世外、大桥、金桥等“八大教育品牌”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跨区域合作办学力度;完善“5+11+11”集群化办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基地校、集团校、联盟校体系建设;新建公办中小学全部纳入教育集群化办学,实现建成一所、创优一所。

  (三) 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三年内,支持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创建江苏省第二批高水平高职院校,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专业群3个;建设市中小学职业体验示范中心1个、高水平共享型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个。

  三、教师队伍铸魂提能行动

  (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年内,培养市区级教学新秀800名、教学能手300名、学科带头人150名、德育工作骨干教师150名、“四有好教师”团队30个。

  (二) 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推进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备案管理,加大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科学统筹教师招聘工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区从教;深化“区管校聘”,推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优化教师学科结构,配齐配强教育师资力量。

  (三) 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健全教师队伍分级分类培养体系,激活人才发展潜力,打造市区级名师工作室、网络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30个,研训员队伍90%以上获得市教学能手或区学科带头人以上骨干称号。

  (四) 打造“三名+”队伍。三年内,培育区级名学科教师40名、名班主任20名、名校(园)长15名;引培省特级教师、苏教名家、“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和锡教名家等各类人才10名。

  四、教育质量增效提升行动

  (一) 扎实推进“双减”工作。不断提高学校作业设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争创无锡市“课后服务示范区、示范校”,建强区内34个“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和“行走课堂”;组建教师“新韵”俱乐部,为教师群体减负增能;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快速核查联动处置,健全区街联合检查工作机制。

  (二)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有机融通的学校课程体系,三年内,中小幼教育质量全市领先、中考成绩位居全市前列。

  (三) 注重教科研内涵发展。高标准推进实施区、校教育教学改革“1+7”项目、“百优项目”,深化基础教育“5+N”高品质创享行动,构建形成“区、集群、学校、学科”四级金字塔结构课题项目研究体系;幼儿园持续推进“自然教育引领下的新吴幼教高质量发展行动”,优化新吴学前教育教学生态。

  五、育人生态净化提优行动

  (一)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二) 构建富有成效的德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学科德育建设,健全“善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三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德育先进学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示范(优秀)家长学校20个。

  (三) 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开齐开足体育、艺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确保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1项音乐技能、1项美术技能;培植一批校内外劳动实践体验基地,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