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新吴生态环境局2020年工作小结

时间:2020-11-18 16:12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0-02272 生成日期 2020-11-18 公开日期 2020-11-18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无锡市新吴生态环境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无锡市新吴生态环境局2020年工作小结

  近年来,我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263”专项行动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要抓手,结合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不断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建设,持续推进环境问题整改销号,通过“凝聚一股劲、守住一根线、织好一张网、走出一条路”,实现环境提升和经济发展双赢双收。“十三五”期间,我区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优良天数比率逐年升高,PM2.5浓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14—2019年PM2.5浓度削减幅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增加量分别为42.6%19.3%,分别居全市第三位和第一位。水环境质量方面稳步提升,2019年我区国省考断面达标率为100%,优比例达75%,1个断面实现水质提升;9个考核断面中,继2018年新增3个类水质河道断面后,2019年再新增1个类水质河道断面,水质优比例达66.7%,水质达标率达77.8%,位居全市前列。总量减排成效明显,与2016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单位面积排污强度2019年平均减少1kg/km3,单位GDP排放强度平均减少0.045kg/万元。

  一、打造环保铁军,凝聚“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干劲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管党治党意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位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贯彻落实“五抓五促”工作方案召开“以优良作风保证‘双胜利’”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围绕“三个转变”要求开展交流讨论和案例分析。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5·10”思廉日为契机,开展廉政专题讲座,聘任行风监督员,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

  二是加强执法力度围绕“散乱污”企业整治、危废处置专项、太湖安全度夏、“绿刃”行动、重点信访投诉等领域,继续保持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711人次、检查企业1291家次,立案处罚174家,处罚金额1704.1万元,查封扣押14起,移交案件线索4起

  三是提升监管水平。加强执法监察业务学习,今年已连续安排5次执法相关培训,进一步提升一线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年初起着力推广在线监控和用电工况,已完成用电工况建设230家,并完善了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顺利完成大气走航车改装正式启动我区自主走航监测工作今年我局已开展数十次走航车协同执法和多次无人机协同执法,以提升执法精准度,在减少扰企的同时增强执法威慑。

  二、坚持问题导向,守住“环境质量只能变好”的底线

  一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各项目标任务。提早梳理谋划,自加压力编制了年度目标任务书,指标类任务43项(市对区为40项),项目类任务10项(专门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工作类任务72项781个(市对区为61项),均以任务书方式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板块。至10月,任务完成率92.1%。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面,市级考核28个企业VOCs治理项目完成27项,剩余1家加大力度推进区级54项蓝天保卫治理工程完成率已达92.6%,为秋冬季大气污染管控赢得了时间。水污染治理工作方面,硕放水厂提标项目、新城水厂尾水输送项目均已建成,梅村水厂提标项目正按时序顺利推进,这些项目的建成对我区河道水质将起到显著改善作用。土壤和固废污染治理工作方面,按时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二阶段工作,我区39个地块均已完成土壤及地下水现场采样与分析检测工作,目前省生态厅正在开展全省数据成果集成能之汇危废处置新技术项目第二条线已建成调试,安全环保均保障良好,进展顺利。

  二是着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水十条”深入开展锡东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实施控源截污、生态清淤等长效治理措施,加强涉重废水企业排水监管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夏秋季臭氧管控,重点开展VOCs回头看、臭氧污染防治、臭氧污染精准防控等执法检查,开展大气工程项目推进专项行动、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专项行动、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查专项行动、涉VOCs源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今年争取到中央大气资金2434.4万元,占全市近七成坚决打响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强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工程监管,完成恒方不锈钢原址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启动丰硕化工等3个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继续推进固废危废环境隐患整治,组织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专项检查、工业固废堆存场所现状排查整治等一系列固废危废专项整治行动

  三是狠抓大气和水环境精准治理。为切实保障完成年度生态环境考核指标任务,我局坚持早行动、齐推进,着重开展大气和水环境精准治理工作。1月起积极运用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颗粒物走航车、积尘走航车等多种溯源设备进一步分析我区大气污染成因及内外源污染贡献率等。3月开始,建立大气精准治理分析周例会制度,建立预测预警和排查督办机制,开展“抢夺优良天”专项行动,重点对轻度污染临界天实施精准管控,有效增加空气优良天数。5月迅速响应省厅水质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编制完成断面达标方案,强化水质加密分析及污染管控,较快扭转了断面水质超标的被动局面。7月克服汛期排污影响等不利因素,持续做好断面水质预警工作,并协调整治断面断流停测,想方设法提升断面优Ⅲ比例。至10月,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1.7%,绝对值全市第3,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市第2;臭氧超标天数45天,全市第2,同比减少16天,改善幅度全市第2;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绝对值全市第5,同比下降17.5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市第5。降尘量前三季度5.0吨/平方公里·月,绝对值全市第5,暂未达到考核目标国省考4个断面优Ⅲ比例为75%,全部达标,同比持平 9条综合整治河道达标率为77.8%,同比增加1条,优Ⅲ比例为66.7%,同比持平,距年度考核目标还有11.1个百分点的差距。

  四是重点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9月底开始,正式启动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编制《新吴区污染防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明确了5大攻坚目标7项专项行动合计46条具体要求,列出19项工作清单,明确攻坚时限,确保目标任务清单式推进,突出问题全部清零,坚决全面完成年度任务。截至10月底,区街两级共出动2500余人次参与专项排查执法工作,重点检查工地扬尘管控、企业VOCs管控,餐饮油烟防治、水环境整治推进等点位,发现环境问题近200处。

  三、加强污防攻坚,织好“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网络

  一是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问题13件已全部通过销号审核;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信访问题42件全部通过销号审核;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督查2项问题、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问题178件、生态环境部统筹强化监督5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2019年第一轮省统筹强化监督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第二轮省统筹强化监督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省政府挂牌督办7项问题已完成整改。精准化解重复信访积案、难案,年1-10月全区环境信访总量为697件,较去年同期减少154件,同比下降18.09%;其中到部去省越级访共10件,比去年同期减少30件,同比下降75%。

  二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梳理扎实排查,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突出重点分阶段开展危废专项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在抗疫攻坚期,创新采取“互联网+监管”在线专项检查模式,抢时间抢专家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核查工作。着力探索建立安全环保联动工作机制,坚决防范遏制生态环境领域安全事故。建立环保和安全审批联动机制,对涉及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工艺技术的建设项目,主动征求应急管理部门意见,开展联合审查将已审批的涉及六类环境治理设施项目及时通报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危险废物监管联动机制联合组建专家技术团队,积极推动企业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安全问题线索移交机制实现信息及时、充分、有效共享,形成合力,统一移交模板,成熟一批,移交一批共同做好环保设施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危废专项实现分级分类监管企业排查全覆盖,累计出动2282人次,检查企业1153家次,排查一般隐患问题2038项,目前已督促整改2032项,整改率99.7%。对涉及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予以查处,今年已下达涉危废行政处罚决定23件,处罚金79.2万元。注重抓典型带动,第一批共计授予7家单位“危废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或“危废管理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三是牵头推进太湖安全度夏工作。成立区太湖安全度夏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岗位职责,细化责任分工,形成攻坚合力。编制《新吴区太湖安全度夏工作方案》,加强太湖水污染及蓝藻监测预警工作,全面落实监测预警、蓝藻(水草)打捞处置和湖泛防控、调水引流等应急措施。迅速启动建设蓝藻打捞处置设备的提标改造工程,及时完成蓝藻围隔的新增和更新,做好蓝藻应急防范工作。积极报送2020年度治太项目清单,具体包括污水厂提标改造、河道生态环境修复、管网建设、蓝藻打捞等10个项目。

  四、优化营商环境,走出“践行两山理论”的新路

  一是优化审批服务重大项目。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局想方设法,率先探索建立了新兴产业涉氮磷项目审批路径,并协调保障了海力士二工厂、华虹半导体、海力士M8、华润上华8吋线、村田电子、阿斯利康、养乐多等重大项目的氮磷总量平衡,为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2020年,我局积极响应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要求,将总量审批和环评审批合二为一,真正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市率先试行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3个工作日批复康斯博格公司的环评,“刷新”了项目环评审批速度,今年已累计为闻泰等企业实施告知承诺审批达42件。

  二是推进共建项目提升企业环保水平。2018年8月与海力士共同发起“大手拉小手”企业环保共建项目,以公益方式实现企业结对帮扶提升环保治理水平。2019年6月,项目规模放大至20家“大手”企业牵手帮扶85家“小手”企业,过搭建企业间EHS交流平台,引入行业协会、区域技术专家,“大手”企业为“小手”企业诊脉献计,两年间,现场服务694次,召开沟通协调会425次、培训会90次,提供改善建议935条,答疑解惑552次;“小手”企业整改完成率达70%以上,单个企业最高达100%;整改前平均分54分,整改后73分,单个企业最高89分,被帮扶企业在环保理念、设施、管理上都有很大改进。同时,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大背景,帮扶活动内容也拓展到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范畴。抗疫期间,部分“大手”企业还对“小手”企业复工复产给予了积极帮助。2020年10月,第三轮16家大企业帮扶59家小企业签约。

  三是开展“散乱污”整治腾挪发展空间。2019年7月,我区在前一轮散乱污整治基础上,编制印发了《新吴区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2019.7-2020.9)》(锡新政发201958号),进一步加大排摸力度,全面梳理全区2677家散乱污企业今年以来,在全市率先提出散乱污“负面清单”、“整治标准”及销号流程,推进散乱污整治清零闭环。至10月底,列入区级整治清单的2677家“散乱污”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治,其中关停取缔1820家,整改提升857家,关停率68%,通过线上销号审核1728家,通过率65%。通过深入排查,进一步排查“散乱污”企业173家,已完成整治158家,完成率91%,其中关停取缔125家,整改提升33家。2019-2020年全区散乱污企业整治共腾出土地或厂房面积156万平方米

  是实施积分补过制度提升执法温度。自2019年7月,我局创新制定“环境处罚学习积分补过”制度,对于首次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环境后果的环境违法行为,当事企业负责人通过学习考试后,“抵消”轻微行政处罚或给予相应罚款减免。实施以来,已有24家/次企业51名企业负责人和环保负责人使用微信小程序参与考试,22家企业通过考试予以“补过”。今年还定制了对应英语、日语、韩语版题库考卷,方便外籍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习补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局将继续紧盯目标任务不动摇,狠抓污防攻坚不放松,坚定信心决心不犹豫,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充足的绿色动力。

  一是注重能力提升。着力打造环保铁军,突出思想引领,加强廉政教育,夯实党建基础,扎实开展“忠诚核心、勇担使命”主题实践活动,加快实现“三个转变”。更多运用智慧手段,继续实施水气网格化微型站监控系统项目,推进“智慧新吴”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集成及物联应用,探索智慧水质实验室自动化检测系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危废处置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危废焚烧项目,深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区域河道综合整治。

  二是补足生态短板。重点聚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PM2.5浓度这两项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计划,聚焦臭氧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力度,全力做好VOCs综合治理。继续优化“抢夺优良天”专项行动,导入科技手段实施大气精准防治。强化扬尘科技管控,严格“以克论净”,推动实现扬尘联动,切实压降区域降尘量。

  三是打好三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度治理工业大气污染、柴油货车和船舶污染,加强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继续推进空气自动站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提升工作,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解决一批困扰群众的废气扰民问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环境治理改善“三水并重”,按照“除黑臭”“灭劣五”“保优三”的目标,强化水源地保护,加强太湖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入河排污口形成“一口一档”“一口一策”。推进净土保卫战,按照“摸清底数、预防污染、严控风险、扩大修复”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固体废物控增量、减存量工作,清单化管理,落实好销号。

  四是服务社会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整治工作,推进全区危险废物处置和环保设施安全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危险废物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环境安全监管体系,推动我区危险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市前列。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抓硬清单式管理、政策支持、基层网格员监督、集中连片整治这“四项措施”,实现彻底排查、分类施策、持续推进、长效管理、精准督查的工作目标,切实腾出环境容量。继续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靠前服务了解项目需求,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持,继续落实“放管服”要求,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推进告知承诺制试点改革。深挖减排潜力,腾出减排余量保障好项目进驻,以优质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