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时间:2020-06-05 15:01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0-01015 生成日期 2020-06-05 公开日期 2020-06-05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新吴区发改委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是开放发展的第一抓手,是投资增长的第一来源,是跨越赶超的第一动力。“十三五”以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坚持“实体为本、项目为王、人才为先”核心招引理念,在重大项目和领军人才招引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凝聚招引合力,提高招引质效,打好“双招双引”工作“十三五”收官仗和“十四五”起步仗,推动全区高层次对外开放走在全市前列,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围绕“能级提档、产业提质、动力提升、环境提优”总要求,坚定勇当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能冠军”的发展定位,统筹产业招商和科技招商,深入推进招才引智,内外资并举、二三产并举、产学研并举,创新招引思路,拓展招引渠道,丰富招引业态,强化要素保障,构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招引机制。通过三年努力,巩固全区外资招引优势、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项目招引能力持续提高,到位外资总量始终领跑全省,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个数、重大项目投资总量继续领跑全市,全区“双招双引”工作走在长三角开发区前列。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科技引领。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围绕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引育一批前瞻性强、成长性高、技术领先、市场爆发力强的创新型科技项目,提前布局,抢先落子,构筑特色鲜明、自主可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构建长三角技术创新先导区。

  2. 坚持产业主导。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大力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坚持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优先选项,以发展具有领先优势的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为重要取向,以“造链、补链、强链、延链”为主抓手,持续招引一批重特大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高地。

  3. 坚持内外资并举。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抓住区域整体联动发展、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崭新机遇,加大对长三角区域内优质产业项目和科技项目的招引,突出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大对民营资本的招引,实现全区经济增长动力由外资驱动为主向内外资并举转变,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争当开放融合、协作发展的先锋队和排头兵。

  (三)发展目标

  1. 科技企业“保五争六”。三年内,新引进科技企业数5000家以上,力争完成6000家,其中符合领军人才培育项目1500个以上,符合高企培育项目1500个以上。其中可列入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企业占比超过80%,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比、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不低于上年度平均水平。

  2. 到位外资“保四争五”。三年内,全区到位外资完成42亿美元,力争完成50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位外资占比超过80%。

  3. 重大项目“保三争四”。三年内,全区招引总投资超亿元以上内外资重大项目300个,力争完成400个。其中总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50个以上,超50亿元的重特大产业项目10个以上,超100亿元的重特大产业项目2个。

  4. 人才引育“保二望三”。三年内,新增区“飞凤人才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200个以上,力争300个。

  5. 民营投资“保一望二”。三年内,全区民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地产)累计完成1000亿元以上,向2000亿元大关发力迈进。

  二、重点工作

  (一)创新招引思路

  1. 构建产业链招引新模式。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等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新材料、高端软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能源等5个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以及5G、人工智能等2个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制定产业集群招引指导目录和产业招引地图,精准指导全区招引部门围绕重点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引。(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

  2. 推广综合载体招引新举措。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产业创新综合园区(产业综合体),构建高品质空间,吸引优质产业项目和前沿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产业用地保证,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构建产业与生活融合互促的新型综合园区,注重集群化规划,探索创新土地多功能混合利用、连片升级、工业上楼等开发模式。加快低效用地盘活进程,发挥土地最大效用。三年内,开工建设产业创新综合园区14个,开发面积4400亩以上,引入各类投资570亿元,力争腾退“散乱污”企业1000家,腾退盘活土地10000亩。(工信局、商务局、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土储中心、新发集团、星洲股份)

  3. 打造联动招引新机制。强化产业招商和科技招商的融合,联合区内专业招商部门、园区街道、国控公司,加大协同,互利合作,整合项目信息、土地、厂房等各类资源,建立区内招引信息管理平台,推进招引信息共用、招引项目共推、项目绩效共享,形成错落有致、分工有序、特色化差异化的招引联动机制。完善项目协调专班制,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强化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营造“重商”“护商”“安商”的良好投资创业环境。(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住建局、城管局、商务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综保区管理局、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生态环境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土储中心、新发集团、太科园公司、星洲股份)

  (二)锚定重点方向

  4. 狠抓数字经济,强调产业与数字融合发展。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的发展思路,聚焦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制造业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大对知名企业和产业项目招引力度。注重数字经济关键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先导产业招引,针对集成电路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纵向补链式精准招引。大力发展“互联网+”五大重点领域数字平台建设。鼓励对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型行业和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注重对“名校名院名所”招引,共建数字创新创业载体。三年内,招引数字经济企业1500家以上,数字经济重大项目30个以上,其中物联网企业600家,软件企业600家,大数据企业100家。(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太科园公司、星洲股份)

  5. 壮大总部经济,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依托高新区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加快重大总部经济项目招引落地。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市场机遇,招引具有区域覆盖性的进口商品经销分拨总部企业和现代生活服务型总部企业,着力打造长三角优质商品服务供应基地。依托现有工厂和生产基地,鼓励企业提升本地研发对应能力,推进制造企业“工厂总部化”进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设立研发类创新型功能性总部。围绕产业数字化趋势,聚焦数字细分行业领域平台型总部的招引。三年内,全区集聚各类总部企业300家以上,其中引进培育综合型总部100个(含区域管理总部、投资总部、销售总部、结算中心等),引进培育生产研发型总部100个,培育利润提升型总部100个。(发改委、商务局、综保区管理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星洲股份)

  6. 发展枢纽经济,加快临空产业集聚。推进空港枢纽经济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区域协同融合、基础设施畅通、临空产业集聚、配套要素支撑的枢纽经济,以临空特色产业和依赖航空物流配套的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为着力点,突出对航空物流龙头企业、智慧物流、航空制造业、大型跨境电商、盈利性服务业的招引,培育航空物流、高端装备、临空先进制造、高端商务商贸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三年内,引育枢纽经济重点企业100家以上,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枢纽经济总量。(发改委、商务局、综保区管理局、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

  7. 抢抓生物医药,推动产业集群强劲跃升。聚焦创新药物及制剂、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智慧医疗及健康服务等三大特色产业,加快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建设,重点维护和拓展与国内外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知名投资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抢抓CRO、CMO、CDMO和MAH等市场机遇,精准挖掘引进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项目、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高端要素落户高新区,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三年内,累计引进各类生物医药企业(项目)150家以上,其中新招引超亿元重大项目不少于5个;培育上市企业5家,力争跻身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前十。(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综保区管理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星洲股份、科创公司、软发公司、微纳公司)

  8. 聚焦集成电路,打造全球知名产业高地。按照“优先发展设计业、重点培育晶圆业、优化提升封测业、积极扶持支撑业”发展思路,积极引进集成电路全球性龙头企业、产业链头部企业和行业内标杆企业,持续招引重特大产业项目。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重点跟踪国内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装备材料企业,注重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延伸。加速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和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建设,聚焦特色工艺、三维封装和集成电路设计项目研发,探索系统封装领域应用和重大集成电路设计项目招引。三年内,累计引进各类集成电路企业300家,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工信局、商务局、综保区管理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星洲股份、软发公司、基地公司、微纳公司)

  (三)拓展招引渠道

  9. 强化中介招引,提高专业机构引资能力。积极实施“百渠工程”,拓宽招引渠道。进一步梳理招引代理机构名录资源,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目标区域,以国内外著名投资咨询机构为主线,兼顾各类基金公司、投资银行、行业协会,建立长期固定、互助共赢的合作关系,形成项目招引共推合力。三年内,新签约各类第三方专业中介机构100家以上,由中介机构推荐的全区招引项目信息源占比提高10%以上。(商务局、综保区管理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星洲股份)

  10. 突出主题招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围绕全区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12个产业集群,抓紧编制全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研究,通过分析产业规模、市场影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短板不足,以招引全区急需的“造链、补链、强链、延链”产业项目为突破口,精准导航强化主题招引,实现“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的产业集群发展良性发展模式。三年内,围绕全区12个重点产业集群的主题招引重大项目占招引重大项目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工信局、商务局、综保区管理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星洲股份)

  11. 推动以商引商,塑造新吴“双招双引”品牌。打响“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特色品牌,深度服务重点外资企业和上市企业,聚焦知名企业家、行业领军人物、科技“经纪人”等商界精英,积极开展二次招引。通过商脉人脉推介精准挖掘一批潜在投资项目。推动产业链上游研发设计、产业链下游集成结算等高附加值环节新项目区内落地;推动区内龙头企业、行业标杆企业、产业链头部企业发挥自身影响力,吸引一批技术领先、契合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配套项目入驻。三年内新招引各类总投资超1000万元优质延链补链项目100个以上。(商务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综保区管理局、空港经开区、各街道、星洲股份)

  12. 探索驻点招引,抢抓优质项目信息源。加快海外驻点招商实施步伐,建立完善各种形式的海外招商中心。围绕日韩欧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区域,建立招商海外代理人制度,更好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招引平台前移至投资者家门口,全面开启招商引资引智引技的精准驻点新模式,打造海外招引升级版,跑出海外“双招双引”新吴“加速度”。(商务局、招商中心)

  (四)丰富招引业态

  13. 巩固先进制造项目优势。围绕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集群,聚焦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更大力度招引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具有资本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强链”制造业项目,集聚一批根植新吴、掌握标准制定权、行业话语权、市场主导权、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引育一批具有资本、技术、品牌、集成优势、有较强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快速扩张性制造业项目,特别是终端产品项目和整机项目。三年内,新招引各类总投资超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200个以上,其中总投资超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6个以上。(商务局、综保区管理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星洲股份)

  14. 激发科技创新项目活力。围绕物联网、大数据、生物科技、人工智能、5G、新能源、区块链等高成长性行业领域,锁定一批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区外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深化科技项目招引,全面提升释放科技创新引领和集聚辐射能力,推动全区高效益科技创新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加快“大院大所”项目引育建设,三年内新引进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9个。(科技局、科创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科创公司、软发公司、基地公司、微纳公司)

  15. 提升高端服务业项目质量。持续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推动空港枢纽与临空经济深度融合,强化以枢纽经济为基础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货物配置中心建设。加大保险、证券、基金、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业项目招引,重点引进跨境电商、软件服务外包、工业外包、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中介咨询等高端盈利性服务业项目。招引一批国际化医疗机构、康养中心、文化旅游、教育机构等优质服务业项目。三年内,新招引总投资超1000万元的各类高端服务业项目100个以上。(发改委、商务局、综保区管理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星洲股份)

  16. 加强优质地产项目招引。全面对接国内外一流地产开发商,强化土地经营,科学把握土地市场出让节奏,统筹土地出让整体布局,立足于区域性规划及整体性出让原则,排细排实土地经营出让计划,加强周边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周边配套成熟度,不断提升周边土地价值,推进全区产城融合进程。三年内,出让经营性用地50幅以上,出让总面积4000亩以上。(住建局、土储中心)

  17. 加快未来产业项目布局。加快招引前瞻性产业项目,超前谋划,提前布局,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聚焦物联网专用设备、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增材制造、大数据集成及分析、嵌入式人体加强系统、智能手机关键零部件及软件、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安全、智能城市管理及应用、海水淡化、新一代社交网络、先进数码设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新型纳米材料、合成生物科技等未来产业,加大对行业龙头型企业的招引力度。三年内,新招引总投资超1000万元的各类前瞻性产业项目10个以上。(商务局、综保区管理局、科创中心、招商中心、空港经开区、各街道、星洲股份)

  (五)强化要素保障

  18.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围绕“开办企业”开展先行先试,从企业生命周期起点着手,拓展开办企业服务范围,循序构建“互联网+”体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开拓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聚焦全链审批再提速、企业服务更优化、产权保护更有力等多项营商环境重点领域,重塑透明高效流程,创建最高服务标准,提供极致舒心服务,打造全新工作亮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使新吴区“亲商”“重商”“安商”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三年内,通过以提升投资者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主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将新吴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长三角领先的营商环境示范区和样板区。(发改委、行政审批局)

  19. 保障项目用地供给。强化土地资源的支撑保障作用,主动对接重大重点项目,建立规划跨前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机构融合优势,畅通“绿色通道”,土地出让工作并联推进,实行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加强部门协同,强化多部门联动,推动产业用地“拿地即开工”模式常态化;实现重点产业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应保尽保。三年内,完成新批各类建设用地1.5万亩以上,已签约重大项目供地率动态保持85%以上较高水平。(住建局、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规划分局)

  20. 保障生产要素供给。优化水、电、气生产要素配套服务。完成接水业务移入行政服务中心并实现“一窗受理”。进一步压缩新上项目电力接入时限,三年内按项目客户电力接入等级,实现一口办理,全线办理时间再提速20%以上,降低电力接入成本,保障项目电力供应。需要建设电力外线工程的重大产业项目实行“一对一”重点服务,工程建设时间力争压缩30%以上。项目供热、供气接入工程办理时限缩短20%以上。(发改委、行政审批局、供电服务中心)

  21. 保障优质人才供给。深入开展高新区领军人才双倍增计划,进一步加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力度,实施配套资金、子女入学、配偶就业、购房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探索领军人才项目滚动支持机制,吸引高端创业人才落户,实施“飞凤人才计划”及其升级版,创建具有新吴特色的人才品牌。大力推进以产聚才、以研汇才等人才集聚新模式,引导产业技术人才和新招引项目共同成长,为落地项目经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年内,新增市“太湖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及团队100项以上,人才招引超过3万人以上。(组织部、科技局、人社局)

  (六)落实激励措施

  22. 加快兑现优惠政策。加大招引重大项目协议评审会和重大项目专题推进会频次,重特大项目随备随开,加快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进程,加快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巩固区级产业升级资金总盘,三年内安排区级专项资金不低于30亿元。加快重大项目政策兑现,原则上当年申请的政策兑现审核无误后一个月内拨付完毕。(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招商中心)

  23. 加大招引人员激励。建立完善重大项目招引服务激励机制,优化招引绩效考核办法,适当提高招引绩效奖励系数。对年度“双招双引”和重大项目服务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和嘉奖记功。将招引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招引业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坚持追责问责与容错免责相结合,建立完善“双招双引”容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敢干事、干成事,全面提升招引人员工作干劲和工作热情。(纪委监委、组织部、发改委)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本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分工制定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信息沟通制度,每季度组织分析研究本计划落实情况,统筹各成员单位掌握的招引项目相关信息,完善信息渠道共建共享。明确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街道招商分管领导为人才工作直接责任人,强化工作职责,配强领导班子,充实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大对本地本部门招引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计划,采用专家讲座、人员交流、产业研究、谈判技巧等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双招双引”业务技能和项目服务水平。灵活选人用人机制,树立“以实绩论英雄”“以实干树标杆”的工作导向,建立一支懂政策、精业务、敢担当、善作为、优服务的专业化、国际化招商团队。

  (三)突出督查考核。加强对项目招引进度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力度,对年度计划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动态掌握,将“双招双引”工作纳入全区重点工作督查范围,并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加强考核管理,将“双招双引”重点工作和重点指标纳入区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和园区街道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督促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